您在這裡

文化與行動志工聚會|第三回|5月9日

文字記錄|劉惠中

母親節的前一天,開始了我們第三次的討論會,首先由小怪分享了在5月8號」 中時集團交易,NCC不該草率放行!聽證會」的內容,小怪義氣憤慨的說整場聽證會的機制讓發言人只能有短短幾分鐘的說話空間,而主角則是可以長篇大論一番,NCC所辦的記者會其公正性備受質疑。

而利用這話題,我們也分享到了在面對不公平的機制下,有怎樣的方式可以隨機應變,不論是公聽會、說明會、記者會…等。只要是不合乎公平公正公開,我們人民也可採取相關舉動,來捍衛自身權利,但還是要拿捏分寸,讓其活動可達到與自身有利狀態,比方說利用一些搗亂方式,讓會場不能如期結束,這樣便可在下次補辦的活動,爭取發言時間。

接下來就由曉青為我們導讀媒體公民行動指南的第二章-「鼓吹政策改變」,內容提及現今美國的FCC因政府及財團的掌控下,公民更需起身對抗,而第二章的重點則是擺在透過何種管道、何種方法來對抗龐大勢力,來促進公共性的發展。

目前台灣公共意識還未成熟,但民間力量確實有慢慢在推動,比如說社區大學、地方頻道、地方刊物..等。對於地區性的公共頻道,可用於播放自製公共性影片。

媒體新視界-看不見的真相:薩爾瓦多日記

div class=content p主 持 人:管中祥、蔡蕙如br / 特別來賓:陳信行(世新社發所副教授、勞工運動者、本片主角)br /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br / 時 間:5月22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p /div !--break-- div p節目預告:/p p我們在商業發達的社會裡生活久了,很容易直觀地想像所有的東西都是「商品」。所以只要是商品、只要客人付得出錢,管它是什麼,「買」都買得到。但是我們不曾想像成衣的製造過程,是一個龐大的勞動密集產業,衣服是由無數的工人「織出來的」。/p p更難去想像的事實是,實際在生產線上製作成衣的工人,獲得的薪資還不足生活所需,每天必須提心吊膽地擔心失去這份工作。而100元美金的成衣,大約 有85%要給品牌商,剩下的15%給製造商。實際上,做這件衣服的工人,可能還拿不到3美金。也由於成衣業最大的成本來自人力,所以只要這個國家的人力變 貴了,資本家隨即換到人力更便宜的國家。而老闆不發薪水讓工廠倒閉的事件,也時有所聞。/p p這部紀錄片《薩爾瓦多日記》描述了在薩爾瓦多一處已經運行五年的工人自主的公平成衣工廠Just Garments,面臨了關閉的命運。與此緊密相關的台灣友人陳信行,則是在2002年一同與台南企業在薩爾瓦多設立的成衣廠工人一起抗爭,要求台南企業 不要關閉工廠,讓工人可以繼續在此工作。

中山社大 5/14 「搞懂媒體 做一個獨立特派員」第十回 課堂紀錄

p社區關懷與紀實br / br / 記錄:簡瑜 攝影:陳宜加br / br / 本次課程主題為媒體與土地的關係,首先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對你居住的地方知多少?」帶動同學們熱烈的討論,除了討論附近的鄰居、著名古蹟、小吃、特色產業,還有人口結構與地理環境。老師還提到最近台北市獲選為全世界最好的居住城市。/p !--break-- pimg width=400 height=300 border=0 src=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320/3544873409_6b8afa00bf.jpg alt= //p p配合本週主題,老師播放一部紀錄片《城市農民曆》,導演為洪淳修,是台灣的一位獨立影像工作者,家鄉在北投。/p p片中記錄北投(關渡平原)的農民,面臨都市計劃、財團進駐以及土地變更,放棄耕作原有的土地,讓出土地讓建築商堆積廢棄的土石,另外,片中種植蓮藕維生的主角,因為關渡平原為水鳥保護區,蓮藕被雁鴨(海鴨)啄食,導致農作難以販賣,還有法律規定無法在保護區設網捕鳥,導致麻雀過多,影響水稻收成;焚化爐的建造,導致戴奧辛污染農作,但主角也感嘆,台北市為大都市,政府或民間不重視農業發展,沒有人進行抗爭,因此也無能為力。

媒觀在社大|學員作品:板橋社大、中山社大認識電視節目錄影活動

p影像構成|張木欽 (板橋社大學員) object width=400 height=350 data=http://media.peopo.org/Player_PTV.swf?v=231e1d92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param value=http://media.peopo.org/Player_PTV.swf?v=231e1d92 name=movie / param value=transparent name=wmode / param value=sameDomain name=allowScriptAccess / param value=best name=quality / param value=#FFFFFF name=bgcolor / param value=noScale name=scale / param value=TL name=salign / param value=playerMode=embedded name=FlashVars / embed width=400 height=35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src=http://media.peopo.org/Player_PTV

2009年4月捐款徵信

如同您所同意的,台灣媒體極需改革,我們除了例行性的媒體監督工作外,近年來也與許多公民團體持續合作,不僅相互支持,也期待形成更大的社會動能。但,監督媒體終究是在防弊,我們更積極思考如何使公民自主選擇、弱勢發聲,形成社會更多元、更民主的正面力量。因此,我們也不敢忽略最基礎的 媒體識讀教育工作,不論是致力於中小學的媒體識讀師資培訓與推廣,或者社區大學的紮根教育及公民記者的培養,都是我們不可懈怠的工作。

我們不敢侈言台灣媒體改革有多大的進步,但我們時時提醒自己可以更加努力。在改革力量逐步發芽的此時,您的贊助是我們推動此項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我們將秉持成立宗旨,致力促進更健康、公義、多元的傳播環境。

未來仍盼您不吝給予指教惕厲,持續支持我們!

空中讀書會-「健康新知都是對的嗎?」

pbr / 主 持 人:管中祥、蔡蕙如br / 特別來賓:桑田草(本書譯者)br /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br / 時 間:5月15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p !--break-- p節目預告:br / br / 與醫藥、生活相關的新聞報導,一般除了醫療疏失、官方政策宣導之外,其他最常被報導的內容就是「健康新知」。這些健康新知包含了幾個重要的關鍵字:「防癌」、「美容」、「減肥」、「抵抗力」、「免疫力」等。時常可見媒體報導「根據某研究指出吃某物可以防癌」或是「根據某研究指出長期吃某物有致癌的危機」等新聞。但是更常見的是,當媒體報導相關新聞後,被指出有效果的食物就因此大賣至缺貨,甚至衍生出相關強效產品熱賣;而被指出「可能」致癌的產品,幾乎都面臨到滯銷的命運。br / br / 但是,我們很難去想像這些在媒體引發熱烈討論的健康新知中,雖然看似「具有專業背書」,但是也時常出錯?!br / br / 今天為您邀請到「健康新知都是對的嗎?」的譯者桑田草,再空中醫同與我們談談這本書。br / nbsp;/p

板橋社大「搞懂媒體 做一個獨立特派員」課堂紀錄第八回

p學習用quot;Windows Movie Makerquot; 編輯剪接動態影像及照片br / br / 講師|周志村(公共電視新媒體部)br / 紀錄|唐可歆(媒觀志工)/p p繼上上週周老師教大家如何使用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之後,本週周老師繼續來教大家如何使用零成本的 quot;WindowsMovie Makerquot; 來編輯、剪接動態影像和照片檔(註1),今天還有一位和鵬全大哥、蘇宗大哥、美梅姐同為另一堂紀錄片課(註2)的同學也慕名而來一同旁聽呢!/p !--break-- pbr / img width=400 height=300 border=0 src=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406/3511337891_36aa103c9c.jpg alt= //p p周老師開場先兌現了帶小禮物的承諾,分送給今天記得帶動態影像檔和照片檔的同學們一人一支粉可愛的PeoPo紀念鉛筆。接著,從 ldquo;Movie Makerrdquo; 軟體的操作介面開始,周老師一一教大家如何匯入視訊和圖片檔案,並在介面中的「時間表」或「腳本」中,對影片做分割、組合或修剪,並加上各種轉場效果,以及在影片中加上字幕、旁白和配樂。

0507 中山社大「搞懂媒體 做一個獨立特派員」課堂紀錄第八回

公民新聞的眼球經濟

講師: 公視新媒體部 陳珊珊 記錄:林怡瑄 (小艾)

今天小艾很高興公視PEOPO的珊珊老師,繼續來跟大家分享公民新聞及公民記者的點點滴滴。

首先,珊珊老師希望大家了解什麼是「新聞」,什麼又是公民新聞。新聞是公共領域的事,所以比較不會是家庭自拍的錄影帶;而「公民新聞」,則有別於一般商業新聞多為假事件的炒作,是比較親近土地、社區、環境相關的真實事件。

接下來,珊珊老師跟大家討論,什麼樣的公民新聞切入角度,民眾在閱讀的時候,比較有收穫;關於採訪被拒及採訪技術問題,我們不一定要有一張記者證,有時靠著誠懇及耐心,也可以跑出公民記者自己的路線及人脈來,而且新聞消息來源不輸一般電視台記者。她放了一些很不錯的,有觀點的公民新聞給大家欣賞。而透過課堂上每個人對自己媽媽的分享,也是關心和說故事的開始。

公民新聞須不須要行銷?要!老師分享了轉貼網址的方法、留言、迴響及google上小技巧,就可以對自己的公民新聞做很有效的行銷囉!

都會水岸想像的空間分離│鄭凱同

上個禮拜六(5/2)和板橋社大、媒觀志工一起去三鶯部落的時候,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和人民火大聯盟的柯逸民都提到部落拆遷的背後涉及的開發利益,以及政府或都會中產階級對河濱地利用的想像。

剛好最近讀到一篇1991年的文章(〈空間分離主義與法律根源〉,1991,《當代雜誌》第六十三期)在談台灣都市計畫的問題,雖然距離現在已經將近二十年了,但許多觀點仍然非常進步。比如文章裡提到:空間上的分離主義正是一種促使建築與都市分離的想法和作法。換言之,在這種作法下,建築不再是一個構成實體社會的成員,而只是佔據一定空間的有產權的物體,它與都市不發生關係,這時,都市將不再是一個空間的社會,只是一堆物質材料的集合。但是,建築與都市的分離而造成都市的瓦解,卻是合法的產物(王槐三,1991:120)。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