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黑幫輓歌與媒體輓歌

自從竹聯幫「精神領袖」陳啟禮過逝的消息傳出後,各家新聞台無不爭相大幅報導,不論是決定公祭地點或移靈過程,都成為新聞報導的焦點。特別是移靈當日,許多電視台一大早就進行香港—台北現場連線,媒體重視之程度,恐怕只有威權時代兩位蔣總統逝世的新聞才能相比。電子媒體大量及鉅細靡遺的呈現,不僅將可能造成社會的負面效應,也有違比例原則,諸如總統候選人政見、中共的十七大會議、油價上漲等民生議題都受到嚴重排擠。事實上,陳啟禮先生並不是第一次成為台灣媒體注目的焦點,1984年「江南案」發生後,相關的新聞從來沒停過,不管是政府的掃黑行動,或者幫派人士的相關作為,陳經常是被提及的對象。甚至許多的社會記者會把至海外專訪流亡柬埔寨的陳啟禮當作是生涯大事。

台灣媒體將黑幫大哥喪事當作重要新聞且大篇幅處理的手法,恐怕是舉世罕見。2005年,有「台灣黑道最後仲裁者」之稱的「蚊哥」許海清告別式的新聞報導,媒體也一樣不馬虎,除了出殯前的大量報導外,各家新聞台出殯當日上午,從9點開始,幾乎都在每節整點新聞都以實況連線,向社會大眾報告告別式的進度,並且穿插描「蚊哥」生前的「俠義事跡」,黑幫人士顯得格外「有情有義」。只是,頭條新聞與新聞報導量往往代表著媒體的立場與關切議題,這樣的報導是否也反應了新聞媒體認同黑幫的行為?

《線上收看》是誰戕害人民知的權利與記者勞動權?

是誰戕害人民知的權利與記者勞動權?從環評大會限制記者採訪談起 座談會

主題:是誰戕害人民知的權利與記者勞動權?從環評大會限制記者採訪談起
時間:10月11日(週四)下午 2:00
地點:耕莘文教院409會議室(台北市辛亥一段22號4樓)

主持人:
管中祥(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1012 媒體新視界 - 優質兒少節目介紹「非常有藝思」

1012 媒體新視界 - 優質兒少節目介紹「非常有藝思」

主持人:管中祥、蔡蕙如

來 賓:鄭佳華(公共電視兒少節目「非常有藝思」製作人、「古典魔力客」編劇)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每週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精采內容:

本週將位各位觀眾介紹一個有趣又有「藝」義的兒童青少年節目「非常有藝思」,這個節目由主持人黃子佼、蔡燦得,扮演名畫故事中的人物,以幽默風趣的演出,讓觀眾瞭解大師的奮鬥歷程。在本集中將請到製作人鄭佳華再空中與大家一起分享製作節目的概念、想法與其中的酸甜苦辣。

相關聯結

非常有藝思官方網站
http://www.pts.org.tw/~web02/veryart/

非常有藝思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tWtiv4eEFQWZq3lryx8O_dfat1N51A--

專屬討論區
http://forum.pts.org.tw/phpBB2/pts/viewforum.php?f=53

線上收聽「是誰戕害人民知的權利與記者勞動權」座談會

[url=http://www.twango.com/media/mwatch.public/mwatch.10035?sort=5]座談錄音(1)[/url]

[url=http://www.twango.com/media/mwatch.public/mwatch.10038?sort=5]座談錄音(2) [/url]

[url=http://www.twango.com/media/mwatch.public/mwatch.10037?sort=5]座談錄音(3)[/url]

主題:是誰戕害人民知的權利與記者勞動權?從環評大會限制記者採訪談起
時間:10月11日(週四)下午 2:00
地點:耕莘文教院409會議室(台北市辛亥一段22號4樓)

主持人:
管中祥(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與談人:
陳文賢(大眾傳播工會聯合會總幹事)
簡竹書(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執委、壹週刊記者)
洪貞玲(媒體改造學社執委)
莊豐嘉(中央社副總編輯)
郭志榮(公共電視「我們的島」記者)

你是被害人還是加害人?

這次發起「聯合報請向精神病患道歉」的網路串聯活動,得到很多人的義務協助與加入聲援,其中絕大部分的人都與我素昧平生;而看著每天加入的部落格不斷湧入,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好幾次半夜看著電腦,眼淚幾乎流下來。

支持聲援的聲音雖然不少,批評指責的聲音我也聽到了,例如有的人認為我正事不幹,盡作這些小鼻子小眼睛的抗議沒有用的;也有人認為我怎麼只針對聯合報,其他媒體就不管了嗎;這些批評其實都有道理,我也虛心接受,並盡力解釋我的立場。就如我回答立報記者時所說的:我沒有把網路和現實分的那麼開,因為精神病患者受到的傷害無分現實或是虛擬,而在網路上加入串聯的朋友們,他們的熱腸也無分現實或是虛擬。至於只針對聯合報的確是一種指標戰略考量,一方面因為該報報導呈現的問題最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媒體運動也無法一次就做到野火燎原—革命只能漸進,無法躁進。

然而諸多批評指教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你們怎麼只關心加害人,被害人才需要關心不是嗎?」看到這說法時我腦筋還一下子轉不過來,心想:我們的確是關心被媒體迫害的被害者啊(精神病患者)!

1012媒體新視界 修法哪裡出問題:透視「通訊傳播法草案」下集

1012 媒體新視界 - 修法哪裡出問題:透視「通訊傳播法草案」下集

主持人:管中祥、蔡蕙如

來 賓:洪貞玲(台大新聞所助理教授、媒改社執委)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每週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精采內容:

「通傳法草案」攸關未來台灣廣電媒體與通訊事業之發展、所有觀眾的收視權益、消費權益,同時是所有公民應該關心的政策。
在本集節目中,將邀請台大新聞所洪貞玲老師,到現場與我們分析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以及目前草案的闕失。

相關網站:
媒體公民行動網
http://www.nccwatch.org.tw/

公民新聞:通傳法草案有什麼問題?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7197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846] [公視獨立特派員]小美離職記[/url]

集體爭取知的權利

即使許多人對於商業媒體濫用新聞自由謀求私利的作法極為不滿,但不容認的是,新聞自由的實踐是民主社會的重要的基石,它意味著,新聞媒體一但擁有經營權、採訪權,就有可能對政治與商業部門的權力者發揮監督作用。
人民能擁有「知的權利」則是新聞自由的具體實踐,雖然這個概念已成為商業媒體侵犯人權的藉口,但其真正的意義卻在於對抗政府資訊壟斷。

每逢戰爭,美國政府總是以國家安全為理由限制媒體採訪的範圍,即使是承平時期,各級也政府經常擴大解釋政府機密的範疇,於是,美國的媒體工作者於1940年代末,發起「知的權利」運動,要求政府公開機密檔案,爭取新聞採訪權,讓人民接近政府資訊,並能監督政府。

民主政治的重要價值便在於人民能了解公共事務的決策,進而參與公事務,能否落實,政府資訊公開是重要關鍵。特別是專業性、爭議性的重大社會議題更是如此,例如,環保署的環評會議便屬此類。 當政府越透明,政客越能上下其手的機會就越少,人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也更大,而這通常也是政府不願公開資訊重要理由,因此,即使訂有「政府資訊公開法」的國家,如美國、台灣,政府一樣會找到各式各樣的藉口與手段,限制記者採訪與人民知的範圍。

[新聞稿]2007年第4季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推薦結果公佈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2007年第4季「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推薦」結果出爐,本季共有22個節目獲得推薦,其中公共電視台「古典魔力客」、「下課花路米」、「非常有藝思」、「我的這一班」,原住民族電視台「科學小原子」,東森YOYO台「大頭小狀元」獲得五顆星推薦。 立刻下載: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mydownloads/visit.php?cid=2&lid=44]優質節目單[/url]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mydownloads/visit.php?cid=2&lid=45]評審意見[/url]評審認為甫推出不久的「非常有藝思」以生活化的方式介紹藝術史與藝術作品間的關聯,一反過去對藝術的疏離感,能夠引導並強化兒童對藝術的興趣,且主持人能以學童的視角和小朋友對話,深具親和力,是很有戲劇張力並能觸發實做興趣的節目。 原住民族電視台「科學小原子」主題意識明確,內容活潑有趣,以生動的方式介紹傳統的科學知識,有臨場感且能手動實做,表現小朋友的活潑和實驗精神。同時以動畫呈現科學原理內容,充分寓教於樂,顯示製作單位的用心。學童評審反應熱烈,直呼太好看了。 東森幼幼台「大頭小狀元」每季均獲評審青睞,本季更獲得五顆星推薦的好成績。

是誰戕害人民知的權利與記者勞動權?從環評大會限制記者採訪談起 座談會

環保署片面發函給自由時報及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表示自由時報記者周富美妨礙公務,並且不同意周富美再至環保署採訪,雖然自由時報及台灣記協都表達新聞自由應受保障,但周富美仍被報社轉為內勤。環保署的舉措,在解嚴將近二十年的現在來看,顯得格外諷刺;自由時報的不當調動,記者的勞動權益與採訪權該由誰來保障?此一事件引起社會的高度關切,截至目前為止,共有50多個團體,500多位記者與民眾連署反對環保署剝奪記者採訪權。這個涉及政府資訊公開、新聞自由、知的權利、媒體工作權的重要議題,將對台灣的民主政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在官方與資方的雙重壓力下,第一線的媒體工作者、媒體專業團體又該如何打破官方資訊戒嚴,要回人民知的權利?! 又該透過什麼樣的集體機制保障應有的工作權益?

主題:是誰戕害人民知的權利與記者勞動權?從環評大會限制記者採訪談起
時間:10月11日(週四)下午 2:00
地點:耕莘文教院409會議室(台北市辛亥一段22號4樓)

主持人:
管中祥(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NCC隔空取藥所做出的通傳法

在9月11日NCC出爐的《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不論是其中的「禁止煽動族群仇恨或性別岐視」、「置入性行銷管制」、或是「廣告時段放寬」等等,都引起了社會熱烈的討論。

其中對於禁止煽動族群仇恨更是社會討論熱烈,但以上這些都是在內容認定的規範,對照NCC委員上任之初,誓言要做結構改進,但從這部NCC所草擬顯《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顯然不夠,例如在「禁止煽動族群仇恨或性別岐視」這項條文中,NCC針對目前台灣媒體中相當流行的仇恨與歧視性語言進行規範,但管中祥在〈制定反仇恨法是不夠的〉一文中指出,通傳法草案中只有簡單的負面表列哪些是煽動族群的行為,不僅缺乏明確定義,將來如何認定?誰來執行?而NCC此舉對於內容的管制措施也會有侵害新聞自由的疑慮,文中指出加拿大雖也有「煽動仇恨罪議案」(Hate Crime Bill) 界定「所有國民不得煽動或鼓吹仇恨,提倡種族滅絕,或對某類人士作出種族滅絕的行為」。但加拿大為了減少對言論自由的侵害,加拿大也訂出「例外」原則,包括其言論與公共利益有關、真實陳述等都可能豁免,這些相關配套與努力目前NCC都付之闕如。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