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壽司少年拍抖音的挑戰行動,引發社會譁然。無論是TikTok、Zenly、ChatGPT或是Pokemon GO,當媒體科技在社會中產生現象級效果時,教育情境都會有擔憂的聲浪。以TikTok來說,像是:學生語文表達力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平台乘載許多危險挑戰內容,甚至還有中國統戰的疑慮。而面對這些風險與擔憂,人們往往將解決之道寄託於「媒體素養教育」之上。
108課綱將媒體素養納入九大核心素養之一,教育部也在三月底公告「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到底學生使用TikTok或抖音的樣貌如何、存在哪些風險,媒體素養教育又該如何回應這些現狀與需求?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觀)於4/8辦理媒觀會客室「抖音一響,素養怎麼養?媒體素養教育如何回應TikTok風險」活動,針對這個議題,由董事黃哲斌主持,邀請小學、中學、大學三個不同教育階段的現場教師,分享他們對學生的觀察,以及對於媒體素養教育的建議。
素養的變化
身為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撰寫人之一,劉慧雯首先介紹新版白皮書在媒體素養內涵的變化,包括:一、對公民的定位:現在的媒介使用者已經不只是單向接收的閱聽人,也能上傳內容、轉發分享及留言,與媒介是雙向收發的關係;二、對媒介的定義:過去是專業工作者單向傳遞給大眾,但現在媒介的狀態變成多元分眾,也發現學生們對於不同媒介使用的態度跟方法是不同的;三、對素養的定調:過去的素養強調解謎,知道媒介內容如何形成,並且有所批判,但現在則認為媒體是社會行動的工具,希望能藉此行動倡議帶來社會改變。
社群媒體的特徵
對於「抖音一響,父母白養」這句琅琅上口的標語,劉慧雯開玩笑的說,聽起來很像是抖音在攻擊父母,但TikTok,真的是D-Talk(發起攻擊的Talk)嗎?在談這個主題之前,劉慧雯認為要先界定與掌握社群媒體的特徵。
她提到,社群平台的內容是工人智慧(人/Worker)與人工智慧(資訊科技)的協作與展演。人們會因為情感、興趣、社交而在社群平台上按讚或與他人溝通交往,而人工智慧則擅長累加大量數據進行計算,篩選給出資訊。由此可見在數位時代,過濾篩選、劃分界限與資訊餵食的狀況仍然持續,但使用者也有自己的使用策略。
劉慧雯以自己的學生為例,發現大學生是在整體的媒體環境中漫遊,自由跳躍在不同的APP之間,例如:對衝浪有興趣的學生,會在TikTok搜尋衝浪的影片,看到有興趣的創作者會進一步追蹤Instagram,因為TikTok精彩簡短,但Instagram才會有更多資訊。
因此無論是目的強烈,或單純打發時間的使用,劉慧雯指出,媒體使用是一種持續發生的日常選擇,而其中存在的風險是,人們會認為這次不選,下次還會跳出來。但其實這是錯覺,因為演算法正在決定我們的下一次。
劉慧雯說明,演算法不因是程式而中立,而是有商業價值鑲嵌與主導,尤其在TikTok上「工人運算」的痕跡更深。針對「工人智慧」的爭議,黃哲斌也補充,美國《富比世》就曾報導,不同於臉書等社群平台動態內容主要是來自訂閱的專頁或朋友轉分享的貼文,TikTok內部有「Heating’ Button」的設計,用人工的方式決定要讓哪幾支影片爆紅。黃哲斌說,你可以認為這是用於商業目的,特別宣傳某些內容,但當他有一些政治目的時,他也可以用這樣的機制來進行認知作戰。
另一方面,劉慧雯也提醒,社群平台及科技物都具有集體決策以及影響性等政治性的面向。像是大家過去可能有玩過類似「你像金庸小說的誰」這樣的小測驗,其中上傳哪些資料、用哪些照片、在哪個平台玩,生成的資料又存在哪裡?答案都涉及了政治性的議題,可以進一步去討論:誰可以擁有我們的資訊?這些資訊又會怎麼再被利用與整合?
其他例子例如:為什麼個人所有Apple的裝置都要綁在同一個Apple ID上呢?為什麼有人要開發免費軟體呢?這些例子都說明了,技術物的開發都是具有一定目的的。像是疫情剛開始時視訊平台ZOOM的爭議亦是如此,學者洪朝貴指出,這種透過某某平台大量蒐集全臺民眾的影像、聲紋、語彙,就是大數據,就是AI訓練資料。
對於當今科技環境的狀態,給大學與成人的媒體素養教育建議
- 注意AI的倫理議題:以圖像生成AI為例,大量未經授權的圖像被拿去訓練AI,再由第三個人以AI生成新的圖像,但設計師在這之中沒辦法去宣示著作權,雖然目前法律都還在討論,但這會是一個重要的倫理問題。
- 建立個人的數位資本:比較明確可行的做法包括:盡可能閱讀平台報告,如:Google台灣廣告安全報告,會說明為什麼下架某些YouTube頻道、禁止掉哪些內容;LINE的透明度報告則會說明有哪些不實訊息在平台上廣泛流傳等。我們能從這些報告去了解平台的樣貌,而當我們越了解這些數位內容,就會越了解我們所身處的媒體環境是什麼樣子。
劉慧雯也提供幾個媒體素養教學資源的管道,例如:教育部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政大傳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等。最後劉慧雯也提醒,免費的最貴。黃哲斌以矽谷流傳的一句話呼應:「當某樣科技產品是免費的時候,背後往往意味著你、使用者,就是那個產品」,也就是他可能用你的個資或注意力,去做政治或商業的交換。
媒觀會客室「抖音一響,素養怎麼養」系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