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10年1月捐款徵信

如同您所同意的,台灣媒體極需改革,我們除了例行性的媒體監督工作外,近年來也與許多公民團體持續合作,不僅相互支持,也期待形成更大的社會動能。但,監督媒體終究是在防弊,我們更積極思考如何使公民自主選擇、弱勢發聲,形成社會更多元、更民主的正面力量。因此,我們也不敢忽略最基礎的 媒體識讀教育工作,不論是致力於中小學的媒體識讀師資培訓與推廣,或者社區大學的紮根教育及公民記者的培養,都是我們不可懈怠的工作。

我們不敢侈言台灣媒體改革有多大的進步,但我們時時提醒自己可以更加努力。在改革力量逐步發芽的此時,您的贊助是我們推動此項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我們將秉持成立宗旨,致力促進更健康、公義、多元的傳播環境。

未來仍盼您不吝給予指教惕厲,持續支持我們!

[連署]新聞圖像頻出紕漏、媒體專業組織呼籲媒體維護尊重新聞真實

《連署聲明》

 近來發生多起關於媒體使用數位影像與合成照片,造成民眾對新聞資訊產生混淆與社會紛爭事件。早在數位化影像尚未普及時,新聞媒體以美術加工新聞照片的情況便時有所見;身為新聞專業組織,我們主張閱聽大眾有權要求新聞媒體提供真實訊息,而不是具有誤導性、避重就輕、虛假含糊的新聞訊息。為此,幾個國內新聞專業組織特此提出自律規範,並期望各界共同對台灣媒體機構提出呼籲,支持由新聞專業組織所發起的自律公約連署。
 

2月5日 媒體新視界|多元聲音要用心傾聽:專訪公共電視節目「聽聽看」

主 持 人:管中祥、蔡蕙如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播出時間:2月5日(五)下午六點五分至七點
特別來賓:陳濂僑(聽聽看節目主持人)、陳傳惠(聽聽看節目製作人) 、魏如君(節目手語翻譯老師)

                     

Save MediACT

Dear Sir / Madame,
It’s a great shock to learn that the Korean Film Council decides to close down MediACT, which benefits our group substantially over the years by sharing with us its report concerning South Korea's media development.

[轉貼][懇請加入連署] 南韓媒體的民主危機:拯救MediAct

背景(序言):

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我們目睹了南韓如何投入了大量社會成本,自獨裁政權解脫並走向民主化。然而,民主,包括您可能聯想得到過去在韓國擁有驚人發展的文化 與媒體部門,就在李明博政權2008年就任以來,陸續遭受一次比一次強大的傷害。首先是執政黨大國家黨,以單向壓迫方式,強行通過媒體法與相關法令。這項 大轉換首先促成三大保守報紙得以橫掃公共電視業、晚間新聞,甚至將過去主流新聞電視台的總裁一一替換為傾李明博政府人馬。再者,在立法、司法與行政三院 「相互制衡」的原則一再受到干擾,接連冒出相互侵擾的醜聞,其合理的民主治理的政權基礎一再被自相矛盾的行徑弱化。

99年第1季優質兒少節目結果公布,寒假收視選擇多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公布99年度一至三月優質兒童暨青少年節目,本季共有11家電視台50個節目獲得推薦,提供給兒童及青少年在寒假期間有更多的收視選擇。其中客家電視台獲推薦的有11個節目,對於台灣語言多元化的努力,值得肯定。但評審仍希望其中能有更多以兒童或青少年來設計的內容,才能有效吸引兒少的目光。

舞影者-專訪謝三泰

在舞影者這部紀錄片中,作者勾勒出三代攝影記者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對於他們工作產生的影響。以下為拍攝者訪問資深攝影記者謝三泰內容。

訪問 / 王毅丰、侯世駿、鍾宜杰

整理 / 林玉鵬

Q:過去的時代到現在的新聞圈有著極大的變化,攝影記者在此時代的變遷下,有何改變?

謝:其實在解嚴(報禁)前,要當攝影記者必需要有所謂的「人事背景」,而我是沒有的。當時喜歡攝影,但從未想過要將攝影當成是一份工作。

媒體新視界:笑看八點檔戲劇

p主 持 人:管中祥、蔡蕙如br /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br / 時 間:1月22日(五)下午六點五分至七點/p !--break-- p節目預告:br / br / 你/妳是八點檔本土劇的忠實觀眾嗎?/p p電視劇真的只能當作商品被消費,只是提供大眾娛樂、放鬆的工具之一嗎?本週媒體新視界和你一起探索八點檔戲劇的世界,想聽咱們的蔡小怪如何用聲音詮釋,演出執意介入別人家庭的第三者嗎?/p p那可千萬不要錯過收聽本週的媒體觀察站節目,帶你/妳一起笑看八點檔本土劇。/p

反擊主流商業文化的創意顛覆行動 ——與吉兒.夏普(Jill Sharpe)談《文化干擾》

對談者  郭力昕
翻譯.整理  陳婷
(原文刊載於電影欣賞)

前言:

在商品文化與資本主義機制最難撼搖的西歐與北美,仍有一群中產知識菁英獻身於「文化干擾」游擊隊的工作,以具有創意的激進行動實踐,對抗那巨大而無所不在的商業機制,並且在長期持續的行動中自我救贖、進而教育別人。

2010/1/16~1/18「卯上主流」媒體與文化行動記者營~我這沒帶筆的三天

想不到,沒帶筆也能在營隊撐上三天。

對我來說,這次營隊最大的挑戰之一是討論「寫作」、「報導」這件事。尤其是組員們問我寫作、專題企劃時,內心總覺得:「我真的有這個資格/歷來回答嗎?」

掛著新聞系學生的牌子(原罪),幸或不幸的在校園實習媒體土法煉鋼過一陣子,趁著校外實習在一些單位打混過,曾經也被指導過要怎麼做專題、歷經稿怎麼被大改或刪修,或是觀念被扭轉(而你也知道正被扭轉)的時候。

當這個營隊叫「卯上主流」時,我真的覺得不該說些什麼「一定」或「應該」的事情,只想盡心扮演「坐享其成」的角色,就等著組員們生出成果來~~~= =+

可是,想想自己還是有意無意地堅持:故事。小組討論時總希望大家多談談自己看/聽/到什麼,當可以完整的說出一則故事來的時候,我想那就是可以報導、可以書寫的文字。

營隊中、同一天、兩場不同的講座,一豪和阿達不約而同的提到,阿達看著電視新聞寫出部落哀歌,一豪說:「那是幸運,有才氣的人也許可以。」阿達說:「這是不良示範。」大部份的我們,總得走這麼一遭,用「腳」跑新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