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顧文有2篇,這是【上篇:小公視的開台之路】,另一篇是【下篇:國際兒少影展的啟示】。
2024年8月20日,小公視(PTS XS)正式開台,成為台灣數位時代下第一個專注於兒童及青少年內容的跨媒體影音平台。作為公廣集團遲來的新創舉,小公視不僅以數位內容生態系的方式呈現,包括整合公視+、YouTube及社群媒體等多元管道,更以專注於兒少需求為核心,回應網路原生世代的收視習慣,並試圖為台灣兒少媒體開創嶄新局面。
在12月28日的【媒觀會客室】中,上半場由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以及小公視兒少中心主任林瓊芬分享,討論「從小公視的實踐看兒少節目的現狀」。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長期在民間倡議公廣集團應投入更多資源製作兒少節目,2022年媒觀以「公視轉大人:網路時代的公共媒體想像」為題,舉辦【媒觀會客室】時,時任執行長林月琴女士即呼籲,《公共電視法》修法時,不應刪除而少節目之時段/時數保障限制,反而要大力促進兒少節目發展。公視也應積極提升而少節目之時數比例、自製比例,並考慮成立兒童專屬頻道。如今,小公視開台,也落實了民間許多倡議的聲音,但對於兒少內容的投資仍是未竟之業?
台灣是CRC的締約國,應積極投入兒少內容製作
許雅荏提到台灣是聯合國兒權公約(CRC)的締約國,兒少有權享有符合他視角與需求的傳播內容:CRC第13條揭示兒童有權享有資訊獲取的自由;第28條揭示兒童受教育的權利;第31條揭示兒童有參與文化生活的權利。一個國家對兒少節目的投入就是落實CRC條文的表現。高品質的兒少節目自我認同以及核心價值的形塑,乃至多元文化傳承都有非常高的重要性。
除了多年來兒少節目面對資源不足的困境,近年更數位化、兒少收視管道改變的挑戰。從Ofcom的調查來看,英國兒少每天花70分鐘使用TikTok、花59分鐘使用YouTube,且4-10歲的孩童主要收視來源是OTT平台,這些都是節目製作單位需要因應的挑戰。許雅荏建議應從媒體識讀教育讓親子都具備優質內容的判斷力與鑑賞力。
節目依照需求分齡,成為父母、老師最強後盾
許雅荏非常肯定小公視目前規劃的格局。從Eric Erikson的發展理論來看,0-2歲的嬰幼兒發展階段,主要任務是建立依附關係,一天不宜給超過2小時的節目內容;到了2-3 歲的幼兒發展階段,主要任務是發展自主以及羞愧感,對於世界的探索目前有小公視已經有一些唱跳節目,讓家長有資源可以與孩子一起遊戲。到了3-6歲的學齡前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發展自主與自信,建立與外在世界的連結。到了7-12歲的小學階段,其實是台灣兒少節目量體最大,許多經典兒少節目如〈下課花路米〉都是屬於這個階段,到了12-18歲的青少年期,近年有許多創新,也跟著社會發展,配合學校教育、親子溝通,產生共感並且深度討論社會議題。
▲許雅荏以Eric Erikson的發展理論說明不同階段兒少有不一樣的節目需求
許雅荏提到有許多父母親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和小孩互動,她在一個親子館看到父母親放小孩在地上爬,然後用手機拍照,但是這樣真的是和小孩互動最好的方式嗎?再者,不同年齡層也會有不一樣的需求,例如青少年就需要多一些探討社會議題的內容,幫助他們參與社會。這個部分若有更多好的兒少節目內容投入,就能夠有效地讓無論是父母親還是師長,知道如何和兒少互動。
公廣集團遲到的新創舉
林瓊芬首先提到小公視成立其實算是遲到了,而且遲到滿久的,例如中國2003年就有兒少頻道,但在民主國家中就是會有資源分配的問題。台灣從2005就有討論在公廣集團成立分眾頻道,但當時在立法院的提案沒有通過,到了2019年時,也有討論該把資源拿來發展國家語言還是兒少內容,當時在《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的氛圍下,公視二台轉型成為台語台。真正埋下小公視種子是在2020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以及文化內容策進院發布報告指出本國自製兒少內容的時數真的太少,隨後監察院的三位委員進行比較詳細的討論,後進入跨部會討論,終在2023公視法修法打開預算上限後,文化部以黑潮計畫每年挹注6億元持續四年,支持小公視產製與開發兒少內容,才成立了小公視。
▲林瓊芬說明小公視成立的歷程
積極滲透各界,爭取各界共同為兒少努力!
公廣集團的兒少台大概想了30名字,最後決定用「小公視」,吉祥物與IP設計由Bito操刀,小公視有五位代表角色——「勾勾Gogo」、「吉姆Jim」、「皮擦Pizza」、「卡滋KZ」和「星潔Cindy」,展現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質,強調了小公視包容多元的教育觀,旨在與孩子們建立情感連結,激發共鳴。
開台之初小公視投入大量的社會溝通工作,例如在具有象徵意義的台北賓館舉辦開台儀式,營造出兒童就是主人的意象,以及到各縣市舉辦公關活動等。小公視採取跨平台的策略,目前也持續在有線電視頻道商洽定頻,以及在公視+上架等多管道,尋求更多民眾的支持與使用。大抵上符合胡元輝董事長提出的「數位先行」策略。
另外,小公視也和兒少資源網合作舉辦了好幾場口袋影展,開放中小學報名,體驗不一樣的校外教學,也蒐集兒少觀看節目過後的想法和意見,累計觸及到五千多人。滿意度調查發現有77.6%的民眾是第一次接觸小公視,代表實體的推廣活動非常有效的觸擊過去未曾觸及的民眾,滿意度調查也發現超過95%的民眾對於口袋影展感到滿意,也喜歡小公視播的影片,甚至未來會持續看小公視的節目。
▲12/28【媒觀會客室】完整直播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