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0905 媒體觀察站 邊地發聲:媒觀在社大的新學期課程 專訪板橋社大學員陳昆龍

0905 媒體觀察站 邊地發聲:媒觀在社大的新學期課程 專訪板橋社大學員陳昆龍

主持人:蔡蕙如、唐可歆

來 賓:陳昆龍(板橋社大資深學員)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9月5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精彩預告:

新學期開始,媒觀在社區大學媒體識讀課程又要開課囉!
媒觀除了在板橋社區大學及宜蘭社區大學開課外,今年還增加了三重社區大學。本節目主持人蕙如不僅全程參與課程規劃,同時也身兼板橋社大的課程講師,想知道媒觀這學期在社大安排了什麼精彩的課程內容嗎?本集就來聽聽蕙如詳盡的介紹。

成立國會頻道問題還很多 文/陳炳宏

朝野立委組成的國會議事轉播考察團在拜訪美國C-SPAN頻道後決議,將力促立法院在明年初成立轉播國會議事的專屬電視頻道「國會頻道」。近日來這項主張受到諸多正面肯定,但筆者卻有些逆向思維,因為務實來看,台灣成立國會頻道應該還問題多多。 首先是頻道所有權問題。也就是說國會頻道該由誰來主控與營運?是由立法院編列預算來主導成為立院頻道?或是立院編預算後委由公視執行成為公共頻道?還是政府出資成立基金會負責轉播事宜?或是由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共同出資成立頻道,由其主導並營運之,就像美國C-SPAN的運作模式?台灣國會頻道屬性有諸多可能,但營運模式皆不相同。 所有權歸誰屬性難定 美國在1979年由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出資成立C-SPAN,它自詡是提供閱聽眾接近重要議事現場的公共服務頻道,在經費上自給自足,在運作上獨立自主,其所有權與官方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考察團了解此點基本差異,那台灣國會頻道的所有權屬性應該會是個亟待思考的問題。如果未來國會頻道由立法院出資主導,充其量只是個轉播立院議事的立院頻道,應該與C-SPAN不同,因為C-SPAN不僅轉播參眾兩院的國會議事,也轉播各級政府的重要決策與公共事務會議,甚至總統大選活動等等。

媒觀媒體識讀課程 社大4日起開課

(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三日電)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與宜蘭社區大學、板橋社區大學及三重社區大學合作的「媒體識讀」課程,四日起陸續開課,主題包括「別讓媒體綁架你的孩子」和「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課程皆為免費性質。媒觀今天表示,三重社區大學的「別讓媒體綁架你的孩子」課程九日開課,共有六堂課程,針對兒童、青少年常見的電視問題提出多元看法,培養家長、老師以更積極方式教導孩子如何「健康看電視」、「換個角度看電視」,培養媒體識讀能力。

此外,宜蘭與板橋社區大學為「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課程,共有十二堂課,板橋社大在四日開課,宜蘭社大則在十七日開課。

「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課程內容包括解讀各種奇特的媒體現象,揭開「媒體綁架觀眾」的真相,進而解「毒」媒體,重新定義什麼是「我們想要知道的資訊」。

媒觀表示,歡迎各地社區民眾踴躍參與,相關課程訊息可上媒觀網站www.mediawatch.org.tw查詢,或電洽(02)2364-8917。

老闆們的言論自由與責任

文/羅世宏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媒體改造學社成員、媒觀董事) 報老闆有權,企業廣告主有錢,有權有錢講話大聲,令人好生羨慕。 最近一連兩天,報老闆連續在自家報紙原本開放的民意論壇上大談自己對稅改的看法(〈減稅才能救經濟 (黎智英)〉,2008年08月26日;〈理想的偽善(黎智英)〉,2008年08月27日),用心誠懇,但難免簡化事實,立場也可能有偏頗之處,而且明顯是呼應了這陣子一連數天密集播出,實際上由國內工商團體出資、但卻掛名為國外某基金會託播的電視廣告。兩者基調同樣是反稅改,反對「富人加稅,窮人減稅」的稅制改革。當然,報老闆不是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工商團體也有用廣告或其他方式表達意見的自由權利。然而,報老闆和工商團體必須對自己的言論負責,而且應有雅量接受公開檢驗。報老闆若能在利用自己的媒體時有所節制,應當不致於連續兩天針對重大公共政策議題表達個人立場強烈的言論,畢竟稅改議題還需要社會共識的醞釀,不應未經充分討論之前即用自家報紙予以扼殺,更不該對主張稅改人士有所詆毀。說到底,報紙的民意論壇版面不是報老闆的個人部落格! 其次,工商團體這次花大錢製播電視廣告,卻用國外某基金會掛名,顯得有點偷偷摸摸,不僅有誤導觀眾之嫌,也反而容易讓觀眾心生反感。

送別朱慶文,在記者節前夕

文/陳順孝(輔大新傳系副教授)

昨天傍晚,走進萬華朱慶文家,在他靈前上香,看著遺照上熟悉的微笑,很難相信,這麼年輕、熱情、正派的記者,就這樣走了。

朱慶文是我引以為傲的學生。他唸工專畢業,因為熱愛新聞工作插班進輔大,跟我一起創辦《生命力》,畢業後歷任聯合報、聯合晚報、蘋果日報記者,經常在遍地血腥的社會新聞線上 發掘充滿人文情懷的故事,每回有人問我,《生命力》學生進了新聞界還能堅持理想嗎,我總會拿朱慶文當範例。

我萬萬沒有想到,年僅三十八歲的他,會因心肌梗塞猝逝。

我去年出版《打造公民媒體:輔大《生命力》新聞團隊的行動研究》一書,曾請朱慶文寫一篇文章回應,收在書末附錄裡,他在這篇文章中闡釋了自己的新聞理念和報導策略:
[color=993300]我去年出版《打造公民媒體:輔大《生命力》新聞團隊的行動研究》一書,曾請朱慶文寫一篇文章回應,收在書末附錄裡,他在這篇文章中闡釋了自己的新聞理念和報導策略:

如今從事記者已近八年,雖然一直在商業媒體工作,但我總帶著另類的新聞眼,開發出許多不一樣的新聞,回首思量,有大部分原因來自於大學在《生命力》跑新聞的「身教」。

九一記者節,勿忘朱慶文!

文/周富美

九一記者節將屆,過去近十年的記者生涯中,我曾經採訪過許多人,但卻不曾如今日這般,迫切地想要紀錄一個在前天清晨驟然辭世的媒體工作者—朱慶文。

朱慶文、心肌梗塞,一個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怎就如此悄然離開人間? 這兩天以來,朱慶文這個名字一直在腦海中打轉,他是因為工作太累過勞才引發心肌梗塞嗎?明明不認識這位蘋果日報的司法記者,但是對這個名字卻不陌生,上網古狗查了一下資料,確認沒錯,果然是以前曾在同一家報社《勁報》工作的同業。

像是鮭魚溯溪逆流而上,開始拼湊一些關於朱的吉光片羽。

今晚偶遇媒體同業J,J告訴我,有些同業在記者室聊到朱慶文的時候,難過得哭了起來,另一位同業S說,前一陣子,朱似乎曾感到胸痛不適,但因工作忙碌,仍持續投入採訪工作。

晚上在MSN遇到蘋果記者O,他告訴我,朱過世後,報社發了一個通知,大意是要記者們工作時,也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另一位跑法院的記者F則說,他對朱不太有印象,但是大家都對他的驟然辭世感到意外。

[媒體觀察基金會]社區大學媒體識讀課程立即登場

各位朋友好,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url]年度大件事--社區大學媒體識讀課程立即登場,再次和各社區大學以及[url=http://www.peopo.org/civilmedia]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url]合作,第三個學期在社區大學開設系統性媒體識讀課程,我們不收取課程費用,咬著牙也要持續往前走,雖然上課的人數不多,但我們的熱情仍然不滅!除了和以往一樣在板橋社區大學及宜蘭社區大學開課外,今年增加了三重社區大學, 盼望有更多的朋友和我們一起反思媒體現象,形成更大的監督力量!新的課程部落格在建制中,您可以先看舊課程的blog:[url=http://pcmwatch.blogspot.com/]http://pcmwatch.blogspot.com/[/url]

[立報]稅改聯盟譴責減稅廣告不實

稅改聯盟譴責減稅廣告不實

【記者周依禪台北報導】最近不斷出現在電視上的減稅廣告,原來是全國工業總會等工商團體砸錢宣傳「減稅」利多。公平稅改聯盟、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委員及社福團體昨天召開記者會,痛批工商團體扭曲事實、欺騙民眾,並針對廣告內容舉證反駁,要求工商團體出面公開辯論。

一周前電子媒體密集出現3則宣傳減稅好處的廣告,用簡圖、引用國際比較數據、名人的話增加說服力,宣稱減稅可帶動消費力、經濟成長及就業率。

藉廣告向民眾洗腦

稅改聯盟直批工商團體斷章取義、企圖對民眾洗腦的行為令人不恥,指出稅率與工商團體所謂的利多沒有絕對關係。

公平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表示,所謂「減稅」其實是減有錢人的稅,七大工商團體在賦改會施壓的主軸是遺產稅、贈與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降低,加上「用錢賺錢」的證券交易所得及土地交易所得等資本利得不課稅,有錢人還享有各項投資抵減及境外免稅,貿然降低稅率或取消,只是讓有錢人免除繳稅責任與義務。

減稅不見得刺激經濟

0829 媒體觀察站 媒體新視界:從北京奧運看天下

0829 媒體觀察站 媒體新視界:從北京奧運看天下 主持人:唐可歆、蔡蕙如 來 賓:劉昌德(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8月29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精彩預告: 奧運雖然已經落幕,但是台灣隊奮勇競賽的精神令大家難忘,更難忘的可能就是台灣奧運轉播到精采比賽片段時,台灣的觀眾只看到廣告。今天特地邀請到政新聞系老師劉昌德來到現場,除了一起探討台灣奧運轉播的種種問題之外,也將請劉老師談談在現場看奧運比賽,替中華隊加油的現場趣聞。

媒體觀察站 0822 邊地發聲 - 紀工報

[url=http://blog.yam.com/mwradiostati]媒體觀察站0822 邊地發聲 - 紀工報[/url]

主持人:唐可歆、蔡蕙如

來 賓:林木材(紀工報主編、紀錄片影評人)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8月22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精彩預告:

紀工報是一份怎麼樣的電子報呢?這份由紀錄片職業工會主辦的電子報內容十分豐富,主編林木材說:「毎期刊登的字數高達7萬多字」哇喔!這麼「夠份量」的電子報每兩個月就出刊一次,到底這麼多豐富的內容是如何完成的,而又有哪些豐富的內容呢?相信各位聽眾一定會有興趣的!請收聽本集節目,我們邀請了紀工報主編林木材,請他娓娓道來紀工報的點點滴滴!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