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WANTED!2008年傳播學生鬥陣 暑期訪調計劃

WANTED! 2008年傳播學生鬥陣 暑期訪調計劃 【紀錄片工作者的20:30:40】

在今年的春夏讀書會中,傳學鬥邀您一同探索紀錄片工作者的生存狀態,透過書上的知識,約略拼湊出紀錄片的生產、勞動過程,但有感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傳學鬥在暑期將安排訪調計劃-【紀錄片工作者的20:30:40】,以延續讀書會的討論,進一步了解紀錄片工作者從20歲、30歲、到40歲的生存狀態與心路歷程。

本次訪調將與紀錄片工會合作,訪問20、30及40歲的導演們,讓參與夥伴能一睹導演們的風采,並對導演的工作過程有更深一層的理解,此外,還可參與拍攝過程,實為千載難逢的機會!在此號召對傳播事業、理論與社會運動有興趣,願意投注心力理解,並具責任感的朋友,加入傳學鬥今年的暑期訪調計劃。

詳見[url=http://blog.roodo.com/scstw/archives/6181109.html]傳學鬥[/url]的不辣閣[url=http://blog.roodo.com/scstw/archives/6181109.html]http://blog.roodo.com/scstw/archives/6181109.html[/url]

行政院提名之NCC委員應以公眾利益為重

公民媒改聯盟聲明稿(2008.06.25)

據報載,行政院預計於六月卅日前從第一屆NCC委員的審議委員推薦名單中,選出七名委員提名名單送交立法院行使同意權,獲立法院同意通過後,七位委員將互選產生主委。
NCC委員之執掌攸關國內傳播通訊環境之改革與發展甚鉅,除了必須能夠獨立超然於政治和企業勢力影響之外,也應該對相關重大議題,有所認識和掌握,並能提出專業且符合全體公民利益的主張和願景。根據NCC組織法修正案規定,NCC委員由十三人改為七人,全部委員由行政院長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立法院肩負行使同意權之把關重責,委實必要慎重審查。因此,「公民媒改聯盟」針對行政院提名及立法院審議提出以下聲明與訴求:

一、針對行政院近日提名第二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公民媒改聯盟要求:

1. 行政院應公佈每位委員之專業背景,以及基於何種考量遴選該委員,以取信於公眾。委員產生方式部份,應加入「逆旋轉門條款」,提名之委員於就職前三年內,不得擔任與NCC職務直接相關之營利事業董事、監察人、經理、執行業務之股東或顧問。此外,在委員內部組成上,同一政黨代表之比例不得高於四分之一,且任一性別代表之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

0627媒體新視界 - 戴上《福爾摩沙的指環》,與《綠色的夏天》對話

媒體觀察站0627媒体新視界 –戴上《福爾摩沙的指環》,與《綠色的夏天》對話

主 持 人:管中祥、唐可歆

來 賓:李懿文(《福爾摩沙的指環》製作人)、劉嵩(《福爾摩沙的指環》製作人、導演)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6月27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精彩預告:

傳說所羅門王擁有一只魔戒,可以跟蟲、魚、鳥、獸對話,而公視即將在七月初首播的HD高畫質生態紀錄片《福爾摩沙的指環》,則要化身為這只魔法指環,讓觀眾透過電視機與台灣的山川海洋對話!本集節目邀請到《福爾摩沙的指環》節目製作人李懿文及導演劉嵩來談談高畫質HD拍攝技術如何重新見證台灣的壯麗景致,以及片中各個受訪者如何與自然之間取得平衡、相生相息的動人經歷,讓觀眾反思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

「看!媒體」媒觀報告第9期出刊!

「看!媒體」媒觀報告第9期正式出刊!本期為紀錄片專題,分別從紀錄片工作者、社區培力和公共媒體角色的觀點,初步討論「紀錄片」在台灣的發展和問題。公民發聲單元專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她以綠盟的角度,指出媒體在呈現環境政策相關議題和資訊上,所需要加強之處。媒體勞工單元則訪問壹週刊記者簡竹書,從其個人工作經驗,藉以思考記者的角色。 此外亦有全球之聲、媒改評論等精彩內容。

若希望更深入了解這一期的內容,可電洽 (02)2364-3062,或電郵至:
media.watch@msa.hinet.net

[b]索取方式:[/b]由於成本考量,「看!媒體」媒觀報告自第七期開始,凡捐款 500元以上朋友,即可獲贈每期會訊,請大家踴躍支持,謝謝!

媒體觀察站0620 媒體新視界 - 宜蘭中山國小的媒體監看計畫

媒體觀察站0620 媒體新視界 - 宜蘭中山國小的媒體監看計畫

主 持 人:管中祥

來 賓:宜蘭中山國小校長、蔡秀玉老師與六名學生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6月20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精彩預告:
今天特別為您邀請到宜蘭中山國小的校長、蔡秀玉老師與寶貝學生六名到現場來,談談他們曾經執行過,長達一個月的「媒體監看紀錄」的感想。倒底在這些孩子們的眼中,媒體到底有哪些問題呢?同時我們也將訪問校長、老師,如何將媒體識讀課程,融入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

延伸資訊:
宜蘭中山國小媒體調查網
http://140.111.145.140/scweb/class/INDEX.ASP?nickname=jses093004

媒體應承擔更多公共義務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日前通過廣播電視法第十四條之一修正案,廢止「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條例」,打算裁撤「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廣電基金」),此項法案若完成三讀,成立超過25年,曾經扮演「補充商業電視不足」角色的「廣電基金」將可能從此走入歷史。

「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是依據「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條例」設立的財團法人,成立目的在於改善電視節目品質,協助公共電視事業發展。公視建台後,「廣電基金」轉而擔負起「改善偏遠地區收視狀況」、「保存廣電資料」及「推動廣電事業數位化發展」等任務。目前主要工作則在於人才培訓、保存廣電資料及提供資訊服務、改善收視不良及推廣廣電教育。

「廣電基金」的成立在當時有其重要意義,在過去「官控商營」的媒體時代,無線電視受到政治壟斷,節目品質也因為商業化而日漸降低,因此設立廣電基希望透過向無線廣播與電視徵收盈餘與時段,提升節目品質,要求商業媒體負擔公共責任。

雖然立院廢止「廣電基金」的理由在於「完成歷史任務,喪失既有功能」,但更關鍵的原因恐怕是「背離立法目的,淪為政黨附庸」,以及無線電視既繳了營業稅與電波使用費,就不必要求提撥盈餘,否則等於「一條牛剝三次皮」。

中國時報產業工會聲明稿 2008.06.20

經營高層應為錯誤決策負責,黃林周三人退出媒體圈 全面結清、全面入會、全面抗爭 針對中時資方大動作裁員1/2,中時工會召開臨時理事會,作出以下四點決議:

1. 高階主管為錯誤決策負責,永遠退出媒體文化圈! 過去中國時報從原本將近4000人,一路裁員到現在剩下不到1200人。幾次的改版、人力精簡,以及大舉投資買三中、中天,員工成為高層錯誤決策的犧牲品,工作權也成為陪葬品。歷任的總經理從黃肇松、林聖芬到周盛淵,只是換個頭銜、換個位置,全都還在高位吃香喝辣!工會高度懷疑,即使已經表態要辭職的周盛淵,可能也都安排有後路。工會要求所有做出錯誤決策的高層主管,為自己的無能負責,永遠退出媒體文化圈!

2. 不分去留,員工年資全面結清 工會對於資方一騙再騙,深感憤怒,資方大動作究竟是轉成『菁英報』或只是『縮小規模、待價而沽』?大家付出所有青春給中時,工人不願再受騙,工會要求資方應該:

1.員工年資全面結清(比照退休),

2.年資19.5年以上者,另加發四個月,(比照中晚)。讓走的人甘心,留的人安心。

細說米勒 公視有責任 缺資源

文/ 馮建三

前往國立歷史博物館,親自經驗「驚豔米勒」之後,想必有更多的人意猶未盡。百餘年前的米勒,狀似憂鬱地勾勒了法國農民的家私作息與日常工作,他的成就是美學的,附帶有政治的?他是自然主義者,還是寫實主義者,或者兩者兼具?有人說他是當年的社會主義者之一,這究竟是負面的虛假指控,還是正向的如實揄揚?也許還會有更多的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但是誰來解惑?誰給講解?將近百日的畫展,或許有數十萬人得以親臨,駐足於真跡之前,沈思或者聆聽。另一方面,如果有廣播或電視機構,找定合適的人,在展覽期間,同步推出相關節目,必然會有更多的國人,無分城鄉,不論年齡與性別,也不計是否親身前往,都要更能心領神會米勒的故事、成就與意義。很多人可能想到,公視基金會應該製作這個(或說這類)節目,從而讓藝文的接觸機會,更為民主化。這個反應很合理,同時也不合理。

合理,因為公視的立台宗旨,確實包括製播米勒之類的優質節目,如同和煦的陽光與清新的空氣,成為人們的生活環境的一部份。人有這樣的音像環境,就會有更大的動力,想要前往現場一覽,從而增加相關展覽的入場人數。

針對中國時報宣布將大量裁員一事共同聲明

針對中國時報宣布將大量裁員一事,媒體觀察基金會、傳播學生鬥陣與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發表共同聲明如下:

中時集團近年大舉向電子媒體產業擴張,陸續買下中天頻道家族,接手中國電視公司;在同期間內卻又不斷地精簡報業人事,招募低薪人力取代優退優離的資深工作者,2005年10月更無預警停辦晚報遣散員工。種種作為無不顯示,現任資方以乾坤挪移策略,掏空前代經營六十年的報業資產,另覓新戰場。

被挪移的龐大報業資產豈是余家兩代人能徒手掙得?中時能有今日規模,是全體工人戮力勞動,點滴累積而成。但報業經營之道多數勞動者無從過問,卻得承擔資方錯誤投資、乾坤挪移的惡果。半年來資方持續招聘地方記者,卻同時安排撤守轉進的局勢,似是蓄意欺騙;部份新進記者還未談妥薪資及簽訂聘雇契約,資方已令其跑線寫稿,顯然刻意鑽法律漏洞以利苛扣薪資。而今資方聲稱集團虧損累累之際,竟有餘錢大舉裝修辦公處所,更暴露其裁員理由之虛無詭詐。

對於中時資方的種種作為,我們予以嚴正譴責,並呼籲以誠信自持的中時資方,完全公開財務報告、資金流向,以及近年的轉投資狀況,以昭公信。各縣市勞工局、勞委會應關注此事發展,保障勞方最大權益。並期中時勞動者能團結一心,洞悉擊破資方分化技倆,共同爭取最佳結果。全體新聞勞動者更應以人溺己溺之認識關注此一事件,積極支援中時同業所需。

道歉啟事:台灣立報回應「立報最近是在幹嘛?」一文

以下是台灣立報針對宋竑廣文章回應的道歉啟事

道歉啟事
針對宋竑廣先生來函指出立報性別版的錯誤,本版對專欄文章所造成的傷害表示歉意,並感謝讀者對立報性別版的指教。立報的確不應該出現任何歧視特定體貌、年齡的文字。我們會以讀者的指教警惕自己,避免再有相同的錯誤發生。宋竑廣先生文中指出的3篇文章,既然涉及歧視,我們會從網站中撤下,以免對特定族群的傷害繼續擴大。

專欄存在的目的,是提供作者發揮各種脈絡的觀察,而這些觀察難免牽涉主觀的價值判斷。立報的專欄作者是普通平凡的人,難免也有人類的各種限制,觀察可能有對也可能有錯。讀者的指教,讓立報性別版有機會展現不同的意見,也給予我們反省的機會。

立報性別版長期關注性別議題,而性別議題的討論,其角度、其脈絡,不斷隨著時代以及環境推演而有所不同;而在性別中不同角色的意見,更是重要的參考。也許立報的性別論述有所不足,仍有改善的空間。非常感謝各位讀者花費寶貴的時間閱讀立報性別版的文章並提供意見,因為這是讓立報不斷進步的動力。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