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0608節目預告-[邊地發聲]INTAI雜誌主編專訪

主 持 人:管中祥、洪貞玲

時間:2007年6月8日下午6:10-7:00

頻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內容報報:
今天為您邀請到INTAI雜誌主編譚雲福到現場暢談這本特別的雜誌,這本印尼文的雜誌,是由一家位於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旁的印尼小商店,幾位年輕的印尼華僑自力開辦的。主編譚雲福從印尼來台已有十三年,和另外一位朋友共同經營這份月刊型雜誌。他認為媒體是洗腦的工具,主流媒體不是以「問題」,就是以「嘉年華」的方式來報導台灣的新移民和移工。而這本雜誌的開創也是扭轉這種困境的一個新契機。

960601節目-從《我們的島》看台灣環保新聞的製作環境與內容

主 持 人:管中祥、洪貞玲

時間:2007年06月01日下午6:10-7:00

頻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內容報報:
在全球暖化日益嚴重之際,環保新聞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台灣的環境、環保新聞的位置仍不被受到應有重視,今天為您邀請到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的于立平,與您一起在空中暢談近來發生的重要環境、環保新聞,以及《我們的島》的介紹。

「卯上主流」暑期記者營即將截止報名

為了方便後續的營隊籌備工作,「卯上主流」營隊訂於六月二十日截止報名。

六月二十日當日寄出的報名資料仍為有效報名資料(以郵戳為憑)。

機會有限,時間不多,敬請把握!

[url=http://blog.roodo.com/mwworkshop/]更多訊息[/url]

洽詢專線:02-2364-8917。

《線上收聽》[媒觀論壇]聆聽與對話:新移民移工眼中的「主流媒體」

各位朋友好
媒體觀察基金會於2007年5月25日舉辦的[媒觀論壇]聆聽與對話:新移民移工眼中的「主流媒體」,可以線上收聽了,本次座談邀請了譚雲福 (INTAI主編) 、張正及阮舒婷 (四方報主編) 、胡元輝 (公視總經理) 。內容相當精采,關心移工、移民與媒體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點選繼續收聽[b]座談錄音檔[/b]

上半場
embed src=http://www.twango.com/flash/audioplayer.aspx?media=mwatch.10017channelname=mwatch.public width=145 height=6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下半場
embed src=http://www.twango.com/flash/audioplayer.aspx?media=mwatch.10018channelname=mwatch.public width=145 height=6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媒體對社會運動的陌生與輕視

就在三立因「415挺樂生大遊行」錯誤報導道歉後的不久,中天新聞台記者對於處理「樂青」赴台北市捷運局砸蛋抗議新聞的內容與態度,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網路上也燃起了激烈論戰。雖然,近來年媒體對社會運動的報導大多呈現衝突面向,很少深刻促成社會對話,但像「樂生事件」引起多次報導爭議的現象並不多見。媒體選擇什麼樣的素材,站在何種立場報導社運新聞,可以自主的決定,而會有這樣的爭議,媒體也未必有意,甚至只是「據實以報」。然而,從這兩起事件來看,新聞報導社運時所使用的字字句句,以及播報的態度和語句,卻顯露出了媒體對社會運動的陌生與輕視。

三立的報導突顯了記者對新聞教育的陌生。對新聞教育而言,將教室帶到事件現場進行「戶外教學」(outside teaching)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特別是「415挺樂生大遊行」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社運場面,講求畫面與實戰操作的新聞攝影課程,當然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是正常上課,何以是「動員」學生呢?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中天新聞,內文指出「陳情活動怎麼會演變成丟雞蛋?警民衝突原來早有預謀」,有趣的是,「丟雞蛋」本來就是抗議的常見行動,「演變成丟雞蛋」也是可以理解的,媒體又如何會出現具負面評價的「預謀」呢?或許使用「預先策畫」等中性字眼,會更符合所謂的「中立客觀」準則。

媒觀暑期記者營 要找回學子對新聞工作的理想與熱情

(媒觀小記者29日採訪報導)

漫長的暑假又即將到來,為了讓有志於媒體工作的青年學子渡過一個充實的暑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媒觀)特別於七月二、三、四日舉辦「媒體與文化行動記者營」,除了邀請資深新聞人與學員分享工作經驗,同時也規劃一系列的議題講座,培養學員對社會弱勢的關懷與敏銳度。

媒觀董事長管中祥表示,媒體雖具有監督權力者之職責,但媒體及媒體工作者的「專業霸權」卻同時成為弱勢者意見的篩選機制,近年來媒體污名化弱勢社群的情形不僅日趨嚴重,弱勢者也越來越難透過大眾媒體參與公共事務及表達對公共議題的看法。有鑑於此,媒觀規劃暑期營隊,期望透過營隊活動,開啟有志青年的人文社會視野,將來從事新聞工作時能為弱勢發聲。「這也是這個營隊和其他新聞營最大的不同」管中祥說。

除了新聞專業訓練和議題講座等課程,「媒體與文化行動記者營」也安排了《卯上麥當勞》影片欣賞,以及929樂團主唱吳志寧的現場演出。值得一提的是,當吳志寧看完營隊內容之後,覺得課程實在太豐富,主動告訴主辦單位希望能全程參與。吳志寧表示:「內容很棒,能去一邊玩一邊學習,我非常開心。」。

中天新聞報老鼠冤

■苦勞評論2007/05/28

  樂生保留運動真是照妖鏡,不僅照出政客的殘酷推託,更照出部分媒體記者的無知跋扈。
  由於捷運局錯估新莊機廠地下水透水係數高達百倍至千倍,將來施工可能如雪山隧道一般,發生塌陷或者湧水現象,危及樂生院院民新莊線安全。今天下午,樂生保留自救會及青年樂生聯盟前往捷運局抗議,但捷運局北工處副處長方壯勵始終不予正面回應,抗議民眾氣得往捷運局大門砸雞蛋。

  等到衝突告一段落,六名民眾被警方逮捕,沒想到更離譜的事情還在後面。一群記者團團圍住兩名青年樂生聯盟的學生,咄咄逼人:「砸雞蛋是不是預謀?」、「知不知道砸雞蛋違法?」、「砸雞蛋是轉移焦點」、「師長知不知道你們要砸雞蛋?」問得學生面面相覷。

  台灣的抗議從解嚴前至今,衝撞官署已經是家常便飯,砸雞蛋可以說是最溫和的手法之一,媒體也喜愛這種衝突畫面,到現在已經是見怪不怪,真沒想到媒體卻反挫到站在官署的立場,反過頭來質疑抗議者違法,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夕。更何況抗議者不惜冒著被以「污辱官署罪」這種封建戒嚴法條移送的風險,也要表達不滿,媒體更該好好深究背後的原因。

媒觀:媒體忽視以新移民為主體的報導角度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二十五日電)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今天以「聆聽與對話─新移民、移工眼中的『主流媒體』」為題舉行論壇,邀請印尼文刊物「INTAI」主編譚雲福、「四方報」主編張正、和公視總經理胡元輝等人暢談移民、移工在台灣生活的真實與現實。

主持人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林麗雲表示,台灣媒體對於新移民和移工的報導,始終停留在「他者」的建構上,完全忽視了以新移民和移工為主體的報導角度。即使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至2006年底,新移民和移工總人數已超過四十萬人。然而,在媒體上看見的仍然是社會新聞和嘉年華式的報導,未見真正的聲音。胡元輝指出,隨著新移民的加入,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文化風景愈來愈豐富、多采,如同欣賞花朵,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的感動必然更為深刻。公視一直關切多元文化、多元族群議題,今年以「落地台灣,姐妹同國」為主軸,展開相關主題的節目製播。

譚雲福和張正則以編印新移民刊物的辛酸歷程和大家分享,他們認為所謂「主流媒體」的相關報導,仍停留在貧窮、低階的刻板印象中;兩人也提出反思,期待帶給台灣社會更新的視野、更大的包容力。

首富新聞 別只談八卦

中國時報  2007.05.26

蔡蕙如/北市(新聞所研究生、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組織發展部主任)

一直以來,「科技」大老郭台銘一直是新聞版面上發燒話題,這些各式各樣的「形象」其實都是媒體所塑造出來的,今天連他女兒出閣也變成一整天下來每一節電視新聞的「深度追蹤報導」,不管是婚禮形式、菜單名稱價位、豪宅嫁妝,甚至賓客名單都變成了新聞的焦點,這些「關心」郭台銘的方式,是否淪為一種「錦上添花」的讚嘆呢?

雖然名人佚事與八卦是媒體獲取財源的方式之一,但是這種新聞價值與本質逐漸退守的形況下,花邊新聞已經取代真正的新聞,小報新聞模式的市場力侵蝕了媒體作為一種「公器」的責任,也忽略了將這類新聞放在「頭條」或是「財經版」的意義其實是模糊不清,同時也打破了「公」與「私」領域之間的界線。 郭台銘不只是名人,並且在科技業中占有一定份量的角色,這種牽動政治經濟關係的重要人物,除了以花邊緋聞、時代巨人或是科技巨豪的方式呈現之外,應該更深層地反思與呈現這一號重量級的人物會如何影響台灣的政治經濟,其中錯綜複雜的政經關係,或許是我們更可去關心的。

960524節目-優質節目《古典魔力客》製作大小事

主 持 人:管中祥、洪貞玲

時間:2007年5月24日下午6:10-7:00

頻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內容報報:
本週為您邀請到古典魔力客主持人黃韻玲,暢談節目製作的心路歷程與製作古典音樂兒童節目的一些趣事。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