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媒體慢性殺人,下個輪到你?

如果你或你的親朋好友,因為意外而受到重傷,在緊急送醫之際,你會願意讓攝影記者擋路拍攝嗎?你會願意讓當晚的電視新聞,及隔天的報紙頭條,播登出你或你的親朋好友滿臉血跡、衣衫不整、痛苦不堪的畫面嗎?
 
我,一萬個不願意。
 
而且,如果被播放或刊登的人是我本人或我的親朋好友,我一定會具狀控告那些播登的媒體,涉嫌危害別人生命,侵害別人肖像權和隱私權。
 
所以,我完全不能接受,蘋果日報用不打或小打馬賽克的方式,選刊屍體和重傷患照片的作法。
 
身為一個奉行「尊重人權應放在新聞自由之上」信念的新聞記者,我更不能同意,該報總編輯言之鑿鑿地說:「所謂屍體或是現場血腥照片……屬於新聞自由的部分,若某些法律超越並箝制新聞自由,蘋果日報將不惜打憲法官司。」
 
我永遠記得,大學選修憲法課時,教授開宗明義地說:「立憲的精神,在於保障基本人權。所有的法律,必須遵行憲法保障人權的精神來訂定。」那讓我深深瞭解:「任何一個媒體報導,都不能用『新聞自由』和保障人民『知的權利』為藉口,去侵害被報導者和相關者的人權。」
 

96年度第1季(一月至三月)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節目推薦徵件開始

辦法:
一、 本推薦活動以國人自製(含自製、委製)且非重播之節目為限。
二、 九十六年度第一季(一月至三月)的優質節目推薦評鑑作業即將展開,本次評鑑活動的截止送件日期謹訂為十二月八日,每支參選節目帶酌收報名費新台幣壹千圓整,敬請各節目製作單位積極送件參與評鑑,逾時不候。
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推薦作業」徵件簡章

宗旨:為鼓勵電視業者提升節目製播品質、發揮文化傳播功能,本會自九十年度起,於每季初進行下一季之優質節目推薦。本會之優質節目評鑑作業,針對各電視台每季將上檔與持續播出之節目(不包含每日新聞),在播映前先由專家學者、民間團體、教師、家長、學童等人士組成評鑑小組,共同評選值得推薦給兒童及青少年觀賞之優質節目,並製作優質節目推廣單,以供民眾索取作為選擇收視之參考。

〈新聞自由,豈是不容碰觸的聖牛?〉之鴨片戰爭

上篇,我們提到了早年的報業分類方法有四,即:

一、國家統制論
二、天賦人權論
三、階級鬥爭論
四、社會責任論

並且以極其簡單,但提綱挈領地點出「天賦人權論」,也就是目前所說的自由主義報業理論,其實是大有問題的,因此,母理論出現問題,其子理論的「新聞自由」是否能無限擴張,便大有可議之處,更遑論被稱做「不容碰觸的聖牛」。

宣偉,伯

但前文礙於篇幅之故,未能表明此理論是出自何位理論家之手,因此,本週就要和各位一看這本在傳播史上佔有里程碑之位的著作:《Responsibility in mass communication》,這本由一代宗師W. Schramm所著的鉅作。

既然提到了這位大師,哲人已遠,就讓我們先簡單瞭解其人其事。

Wilbur Schramm(1905~1988),拿的是哲學博士,早年曾做過短篇小說家,之後轉往研究大眾傳播,曾在愛荷華、依利諾,及夏威夷建立研究據點。而1977年前往香港,協助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大眾傳播的碩士班。

951117媒體觀察站-原民台的主體與專業-線上收聽

(95/11/17)本週主題:媒體新視界-原民台的主體與專業
主 持 人:管中祥、洪貞玲
現場來賓:林福岳(國立東華大學民族學院教授)
內容報報
前一陣子有關原住民電視台台長爭議不斷,一直到最近新任台長虞戡平請辭之後,看似風平浪靜,到底原民台台長身分問題是否直指專業性與主體性的兩難與困境。另外,在公廣集團下的原民台,又應該如何合作與共生呢?今天為您邀請到了長期關注原住民事務的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教授林福岳,與我們一起在空中分析與討論。
線上收聽:http://liverec.ner.gov.tw/auto/find.asp
播出時間:每週五,晚間六點十分至七點
播出調頻:台北總台(FM101.7MHz , AM1494KHz)
[size=medium]精彩內容,請點以下節目收聽:-D[/size]

embed src=http://220.135.90.50/phpbb2/audio/20061117mediawatch.wma width=235 height=50 autostart=false

媒希望?影展,另一個開端

「媒體異象」叢生,新聞廣告化、置入性行銷紛陳,結果使得本地公民對媒體的觀感,向下沉淪。問題洋洋灑灑,有志之士訴諸結構改革或者個人努力,成立公廣集團以及呼籲記者在主流媒體中激進。

前述方法效果不同,也都可能成為改革動力。但一個現實是,本地媒體工作者普遍缺乏勞工意識,也無團結權觀念,擁有或參與工會者鳳毛麟角,也幾乎未進入工會組織,遑論團結。

我們認為,如果不談團結,無法期待勞動條件自動改善,專業義理也無堅持空間。如果不能體認勞工身分,行動恐將流於個人層次,無助改變環境。政客官員和媒體主,可以共謀無語,傳播系所學生教員和媒體工作者,卻不應該毫無想像。我們將在11月至12月間舉辦影展,選定《那一天,我丟了飯碗》、《舞影者》、《有怪獸》和《走,該往那裡走》四部紀錄片,巡迴大學校園放映,同時舉辦映後座談。

放映對象將以傳播系所學生為主,邀請導演、媒體工作者和學者,一同探討媒體異象和行動的可能,進一步強化學界與民間團體的互動串聯。

我們期待,這是另一個關於媒體改革的開端。

【巡迴時間】2006年11月14日~12月19日

【合辦單位】媒希望工作團隊、苦勞網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關於原民台台長遴選程序之意見

關於原民台台長遴選程序,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建議如下:

1.遴選委員會將包括營運計畫、會議記錄、候選人排序、候選 人分數以及總結等相關資訊提供董事會參考,使公視董事會更清楚遴選過程,以及遴選委員對各候選人的意見。
2.公視董事決定台長人選會議,邀請遴選委員中的原住民代表列席。

錯誤報導不斷出現,難道這是我們要的公廣集團新聞嗎?

在今年華視與公共電視合併成為公共廣電集團之後,公廣集團的新聞錯誤不斷地出現,除了許多報設有讀者投書反應之外,民眾只要上兩家新聞的網路留言版檢視,不論在華視、或是公共電視新聞的新聞留言版上,就可看到許\多指正與批評新聞的留言出現,這些包括了華視仍潛藏置入性行銷的新聞報導、公共電視記者的集體憂慮等問題反應,除此之外,都蘭文化區新聞,和王建民的新聞,更是出現了不尊重受訪者、以及扭曲的新聞錯誤報導,嚴重的程度已經危及到公廣集團的公共價值。

這些錯誤的新聞,除了日前公廣新聞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報導了「都蘭文化區遊客亂搞居民氣」引來民眾投稿抗議,緊接著公視新聞也在王建民熱潮下,在11月7日採訪王建民回國的新聞事件時,用攝影機追逐著不願露面的王建民老阿媽,讓老阿媽在小巷在子裡被攝影機追著跑,邊跑邊說拜託不要拍我啦,最後老阿媽似乎被追到牆角,她老人家用手摀著臉接受公視以及其他記者七嘴八舌的詢問時說:「王建民回來,我當然高興」,這樣不尊重老阿媽的新聞,竟然登上了公視晚間新聞的頭條,而播報這則新聞的主播,也正是入圍本屆卓越新聞獎的主播黃明明,主播在播完這新聞之後,竟也沒有任何的更正新聞錯誤的解釋或說明,而我們做為觀眾雖然關切王建民的新聞,但是這樣扛著攝影機,追逐老阿媽的侵略式的新聞採訪報導,卻是讓人心情更為沈重、難過。

[立報]東森原民台員工全數移撥公視

【本報訊】由於公廣原民台即將於明年1月1日開播,而東森原民台製播合約也將於今年12月底到期,目前原民台員工人心浮動,不知何去何從。為此原民會與公視經過多次協調,已獲得「原民台人員全數移撥」的共識。原民台員工約70餘人,將於年底前陸續轉移至公廣原民台,成為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的一員。
依據無線電視公股處理條例規定,客家台及宏觀電視應於明年1月1日開播,行政院原民會與公視基金會目前正密集討論有關人員移撥問題。

據指出,公視基金會原意要重新招募人員,包括東森原民台員工都必須經過「考試」,原民台員工深感工作權益遭漠視,多位員工私下甚至找過原民會主委瓦歷斯•貝林及立法委員說情。 原民會官員私下表示,公廣與原民會依政府採購法規定,屬契約關係,契約中規定公廣必須接受原東森原民台人員,公視必須接受。

公視表示,經過多次協商後,目前已確定東森原民台人員原則上全數移撥至公廣原民台,但仍依據公共電視人員進用辦法,需經過筆試(60%)和口試(40%,含族語、文化概念等),通過者,公視將與員工簽訂不定期契約,而未通過考試者,經試用3個月,並進行績效評估後,再決定是否留用。

據指出,這項員工招募訊息將在近日內在公共電視、原民台及原民會網站上公告,預計測試於12月初進行,隨後原民台人力也將陸續移轉至公視,籌備明年公廣原民台節目。

[立報]公廣董事會 26日決選原民新台長

【記者舞賽台北報導】公視基金會日前通過原住民族電視台台長遴選委員名單共13人,17日下午開始進行台長候選人書面審查,24日進行面談,並選出3候選人送董事會做最後決選,預計26日產生台長人選。

公視基金會日前召開董監事聯席會議,修正通過原住民族電視台台長遴選辦法。依據遴選辦法第3條規定,原住民族電視台台長遴選委員會置委員13人,其中具原住民身分者不得少於2分之1。

由原住民族電視台諮議委員會推薦原住民事務或媒體專業人士若干人,經過公視基金會董事會遴選10人聘任之。基金會董事長、總經理、原住民族電視台諮議委員會召集人或副召集人3人為當然委員,並由董事長擔任遴選委員會之主席。

台長遴選委員原住民籍包括:莫那•瓦旦(泰雅族)、拉娃•谷幸(泰雅族)、鴻義章(阿美族)、利格拉樂•阿烏(排灣族)、夏曼•藍波安(雅美族)、浦忠成(鄒族)、高德義(排灣族)、舞賽•古拉斯(阿美族)。

非原住民族籍委員有姚仁祿、徐璐。

公視受理原民台台長推薦及自薦,至16日截止,今日將展開候選人書面審查,24日進行面談複審,經遴選委員會選出3名候選人後,送董會做最後決選,預計26日產生新任台長。

第四屆台日媒體教育論壇「媒體與教育-媒體的現況與媒體公民教育的可能」

一向嚴謹自持的日本媒體界,其媒體倫理與表現近年來有什麼樣的鬆動?與台灣媒體改革與媒體倫理的有何相通或可供借鏡之處?日本社區報紙如何在閱報率逐年下滑的大環境下,以經營社區的觀念穩健生存?由國立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與台灣記者協會合辦(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富邦學術基金贊助)之「第四屆台日媒體教育論壇」,邀請到日本新聞研究權威,東京大學社會情報研究所(原名新聞研究所)、立正大學社會學名譽教授 桂敬一教授;日本普及率最高之日報「岡谷市民新聞」社長薩摩正先生,與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林元輝副教授、陳世敏教授等學者進行對談,將於11/22(週三)假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七樓第二會議室舉辦。

論壇中由日本媒體倫理典範的現況開始,對應討論台灣媒體改革的困境與可能的方向;繼之描繪日本社區報紙經營策略、角色定位與時代意義,以及媒體倫理與媒體作為政策決定的專業智庫的想像,以及媒體參與共同創造媒體公民教育的可能。

在此,誠摯邀請您一同關心此重要議題,並加入我們的對話討論!

時間:11/22 (星期三)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七樓第二會議室

※ 請於95年11月20日(星期一)前以電話(02)29387436或電子郵件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