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超級電視台】回復觀眾投訴,來函全文照登

[size=small]20060113觀眾投訴【超級電視台】戲劇節目「新玫瑰瞳鈴眼」過度描寫犯罪或自殺過程,有教人模仿之嫌,同時複製社會刻板印象。超級電視台回函如下面連結,全文照登。[/size][size=medium]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filedownload/20060301re-supertv.jpg][b][u]函件一[/u][/b][/url][/size]

建立更好的媒體視聽空間,由你我做起~~ :-x
[size=small]
對媒體有意見,請勇敢發出您的聲音!相關辦法請[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22][u][b][color=CC0000]按我 [/color][/b][/u][/url]。[/size]

醫療記者該多做功課

根據過去16年接觸國內醫療新聞的經驗,我發現國內的醫療新聞有一些嚴重的問題,問題的根源來自醫界和媒體兩方面。在醫師和醫院方面,是缺乏醫學倫理觀念和專業自律的精神。所以,我發現除了外電翻譯所得來的資訊較為正確外,很多時候,國內醫界所提供的不是太誇張或不正確的資訊,就是報導一些不值得報導的病例,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原因有二:其一,在功利的國內社會,連行政官員都常把醫療視為產業在推銷。醫院經營者也在追求利潤的思維下,從來不認為傳播正確的醫療資訊是他們的社會責任。不但不認真從事民眾健康教育的工作,還經常將媒體視為其宣傳工具,利用媒體做置入性廣告,甚至還為了追求利潤而不惜傳播似是而非的訊息,誤導民眾。

[立報]自律真有這麼難?

特稿 陳朝政

聯合報及康復之友聯盟等團體的「紛爭」持續。康盟的訴求很簡單,希望能針對弱勢族群的報導原則,訂出一些明確的「文字」,以「方便」媒體遵守;聯合報爭執的重點也很清楚,就是「願意再溝通」,溝通什麼內容則「不方便透露」。

對於聯合報的立場不便猜測,以免落得「那是你的陳述」這種回應。姑且以旁觀者的角度說風涼話,若只是要訂個「報導原則備忘錄」,其實沒那麼難,想抄也找得到一疊範本。

以公共電視所訂的《公共電視新聞專業倫理規範》為例,既已符合「新聞專業倫理」,亦尊重「弱勢族群權益」。試著舉出與精神障礙者有關的部份;首先,「絕不以新聞自由為名,蓄意侵犯個人人權」;其次,「若涉及種族、殘障、性別、老人、身材外貌、社會階級、婚姻狀況等題材,記者報導時不能因傳統制式價值,而傳達偏頗之觀點」。

還有「謹慎處理性侵害犯罪被害人、未滿18歲之兒童或少年刑事案件之新聞,不可因周邊相關報導而公開其身分。」這些「自律規範」不與康盟訴求如出一轍嗎﹖難道只是「公共」與「商業」之別﹖我還以為聯合報是「質報」呢﹗

[立報]聯合報賴皮 康盟發出最後通牒

【記者陳朝政台北報導】「我當然有說!」面對聯合報辯稱「從未確定要共發聲明」,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滕西華非常氣憤,並強調若在本週六(3月4日)前,聯合報不安排時間與康復之友等團體會談,她們將依照《身心障礙者保護法》與《精神衛生法》提出告訴。

前天晚上,滕西華與聯合報編輯中心主任游其昌透過電話,商談聯合報打算如何處理有關2月23日,康復之友赴聯合報抗議時所提出的三項訴求。約莫10點半,雙方終於達成初步「共識」,將共發聲明,簽署報導備忘錄。

「但是11點半,他們又打電話來『反悔』!」滕西華指出,聯合報表示總編輯認為還沒談清楚,「不宜有確切文字聲明」,並表示「願意再溝通」。於是,昨日下午,康盟發出新聞稿,呼籲聯合報能在「昨天(2月27日)下班前有具體善意回應」,表示報導應維護弱勢族群的人權,並避免傷害無辜第三者,否則將逕行告發。

昨天下午6時許,聯合報再度與藤西華進行「溝通」。滕西華說﹐聯合報在電話中表示﹐總編輯願意安排時間與康盟等團體討論「報導原則」。她表示﹐由於今天是假日﹐因此她要求聯合報應在明天到週六(3月4日)期間﹐安排兩個時段﹐以便她邀集其他團體共同出席。

「許公廣集團一個未來」第三場:『公共廣電集團與區域均衡發展』

座談時間:3月1日(三) 14:00~16:00
座談地點:高苑科技大學國際會議廳
地址:高雄縣路竹鄉中山路1821號
合辦單位:南方傳播學會
合作媒體:自由時報 引言人:
南方傳播學會理事長 陳申青
公視執行副總 孫青
與談人: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管中祥
南島社區大學主秘 顧秀賢
21世紀憲改聯盟總召集人洪裕宏
長榮之聲電台台長 張瑛玿

討論題綱:
1. 媒體資源與地方發展
2. 公視集團應提供如何的區域性服務
3. 公視集團應促興地方媒體產業發展之面向
4. 台灣北中南東與離島的區域媒體需求為何
5. 世界各國公視區域服務的啟示

歡迎參加「台灣媒體素養教育學會」

各位賢達:
台灣特殊且蓬勃的媒體生態,造就許多有趣且值得探究的媒體表現與文化,
由一群關心台灣媒體環境、致力於推動媒體素養教育的人士,推動成立了「台灣媒體素養教育學會」,學會目前已通過內政部准予籌設之審查,並緊鑼密鼓地徵求各界關心媒體及媒體素養教育的人士加入我們的行列。

學會的宗旨為:推動及執行有關媒體素養的教育、研究、推廣及傳播之工作。

凡認同本會宗旨與精神者,均歡迎您成為下列資格之ㄧ的會員:
(一)個人會員:凡贊同本會宗旨、年滿二十歲、認同本會宗旨者。
(二)團體會員:凡贊同本會宗旨之公私機構或團體。
(三)學生會員:大專院校以上在學學生
(四)贊助會員:贊助本會工作之團體或個人

誠摯地邀請您加入成為我們的會員,並將相關訊息轉知親朋好友,
共同推動台灣媒體素養教育,讓更多人更加認識媒體、接近媒體進而使用媒體!

【三立電視台】回復觀眾投訴-來函全文照登

[size=small]20060111觀眾投訴【三立台灣台】戲劇節目「九龍傳說」再三重播舊片,內容太多靈異鬼怪色彩。三立電視台回函如下面連結,全文照登。[/size][size=medium]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filedownload/20060223re-setv.jpg][b]函件一[/b][/url][/size]

建立更好的媒體視聽空間,由你我做起~~ :-x
[size=small]
對媒體有意見,請勇敢發出您的聲音!相關辦法請[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22][u][b][color=CC0000]按我 [/color][/b][/u][/url]。[/size]

[康復之友聯盟新聞稿]精神障礙者家屬要求聯合報等媒體道歉,並呼籲媒體報導自律

針對近日北市氣爆及台南市流彈誤殺少女事件之媒體相關報導,康復之友聯盟及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智障者家長總會等共數十幾位家屬及代表至聯合報大樓前抗議聯合報在近日相關報導上過度污名化及歧視精神障礙者。針對這二起新聞事件聯合報總共有歧視性文字報導如狂漢、瘋漢、暴力、磨刀、不定時炸彈、難控管等……多達11則,除使社會大眾更加誤解精神障礙者之外,已經嚴重損及精神障礙者之合法權益,並違反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及精神衛生法之相關規定。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指出,針對近日這兩起事件導致的傷亡,感到遺憾與難過,但部份媒體的報導,確實過度渲染及污名化精神障礙者,應檢討媒體報導之真相及比例原則,其中以聯合報報導之頻率及文字最為嚴重,自由時報次之。 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滕西華表示:行為和疾病之間並無直接關聯,事實上,八成以上的精神障礙者透過穩定治療都能在社區中安穩的工作與生活,然國家並未提供良好的預防、治療、復健模式,社會亦極度的排斥,因此長期以來都是靠家屬和病患以自力救濟方式,如履薄冰的與疾病共處。對精神障礙者發病最感到痛苦的人是每天陪著他的家屬,這樣的報導只會使得在社區中穩定治療和安分守己的家屬和病患再度受到更嚴重的打擊,且加深民眾的錯誤印象。

污名與道歉

23日上午,康復之友聯盟、智障者家長總會及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等團體與數十位精神障礙者家屬赴聯合報抗議,針對近日聯合報報導台北市氣爆案及台南市流彈誤殺少女案新聞,過度渲染及污名化精神病患者的作法表達不滿。雖然社團及家屬代表與聯合報高層進行協商,但聯合報僅表示願意針對編輯部、醫藥及社會記者進行在職訓練,至於道歉及簽定相新聞採訪備忘錄的部分,則不願作出具體承諾。包括中時、自由、蘋果以及部分電子媒體也多以「狂漢」、「瘋漢、「暴力」、「難控管」等以歧視性的文字報導此次事件,將社會悲劇簡化是成精神疾病造成的結果,甚至以「不定時炸彈」、「潛藏在社區裡的危機」等污名的命名方式製造社會恐慌。此種報導方式不僅可能違反「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及「精神衛生法」相關規定,對精神障礙者、家屬及社會大眾都不公平,因為除了造成社會莫名的恐慌,也嚴重損害精神障礙者合法權益。

[立報]媒體講不聽 心障者登門抗議

【記者陳朝政台北報導】記者採訪、寫稿,交給編輯下標、組版,主管簽名、降版,印務製版、印刷,最後是物流派報,新聞工作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但是精神障礙者所受的煎熬卻是每天不間斷!」智障者家長總會副秘書長孫一信說。

一句「不定時炸彈」在鍵盤上敲打不消2、3秒,卻像千萬根刺針威脅著心障者的生存空間。上週末(2月17日至20日),一連兩則意外事件與心障者有所牽連,於是媒體大篇幅地以「精神病患」為主軸,「瘋漢」、「瘋子」、「列管」與「隱形危機」,正義凜然似地揭露「社會問題」。

面對污名 忍無可忍

「這些報導更加深了精神病友的傷痛。」台北縣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劉麗茹說,一般心障者家庭都會擔心社區、鄰居的眼光,除非曾發病被發現,否則鄰居不會知道。但是這種污名化的報導,除了讓病友更加不敢出門,鄰居已經知情的家庭,更容易感受到壓力。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