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言論自由未必普世 消除歧視媒體有責

記者陳朝政台北報導】猶記去年年底,藝人吳宗憲在綜藝節目中以錯誤資訊開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一個玩笑,引發台灣穆斯林團體的強烈抗議。當時媒體報導方向著重於穆斯林的感受與意見,使在台灣相對弱勢的伊斯蘭教社群,獲得一次正面發聲的機會。相隔數月,「驚爆」國際的丹麥「先知漫畫」風波,在台灣是如何再現?

翻開台灣幾家重要平面媒體,或是在有線電視的50到57頻道間切換,最先映入眼簾的畫面,不外乎是各地穆斯林「攻入」丹麥大使館的赤紅烈焰與濃密黑煙,或是重複強調穆斯林高呼「真主至大」的口號。

「吳宗憲風波」時,曾於本報撰文評論的淡江大學大傳系助理教授魏玓認為,若只是報導事件、聚焦在穆斯林的攻擊行動,缺乏對該漫畫為何引發穆斯林激烈反應的分析,容易讓人感覺穆斯林就是會採取激進、暴力行為,更加落實對穆斯林的刻板印象。

在上網瀏覽過《蘋果日報》的新聞後,魏玓指出,媒體顧及穆斯林的意見很好,但報導的議題設定仍導向對穆斯林的刻板印象,或陷於宗教自由與言論自由爭論的框架,反而太簡化這起事件。

公共廣電集團與華視的未來 公視廣納社會意見

台灣的公共廣電集團在華視加入後該怎麼走?新的挑戰會是什麼又該如何解決?該如何做才能將公共電視所服膺的公共利益發揮到最大效果?而未來的公廣集團該做些什麼?在9號的一場公視座談會中,公視與華視的未來成為眾所矚目的議題焦點。

今年元月初,立法院通過「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而三日前,行政院亦已確定華視公共化一案,就此,台灣的公共廣電體系即將邁入集團化的新時代。而為了因應台灣公共廣電集團的即將成形,公視特別於近期規劃四場座談,希望廣納社會意見,提供公視集團化與華視公共化後,相關的資源整合,及其未來經營走向、公共廣電集團該如何兼顧商業與公共利益等問題,一些思考與建議。

9日的座談會為此公視座談會其中的第一場。會中與談者,包含公視董事長陳春山、名電視製作人王偉忠、廣告主協會秘書長王彩雲、師大大傳所陳炳宏老師,以及政大廣電所劉幼俐老師,以及主持人台大新聞所張錦華所長。幾位與談人並且針對當日座談會的主要題綱進行討論。最後並與在場民眾進行提問與回應。

「公民攜手•監督媒體齊步走」--媒體觀察監督志工培訓營開始報名!

您常常為了荒腔走板的新聞生氣,卻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嗎?
您想要給自己和下一代更優質的媒體嗎?
媒體觀察監督的工作,期待有興趣、有熱血的您的加入

[size=small]各領域的非政府組織進行媒體改革的工作許久,我們深知媒體改造從全民監督開始,因此,我們在此次營隊中準備了基礎的媒體識讀培訓課程,培養您媒體觀察、解讀節目的能力,及了解媒體在製播節目時應遵守的人權原則,在營隊過後您可以針對個人有興趣的領域,加入各團體媒體觀察監督志工的行列,讓公民攜手,為打造一個優質媒體而努力![/size]

中國時報併購三中,應公佈資金來源

中國時報系在併購中視、中廣、中影後,成為橫跨報紙、雜誌、出版、廣播、有線電視和無線電視的多媒體集團,一夕之間躋身為台灣最大的媒體王國。外界對於中時集團負責人余建新為何會有93億元購買三中感到質疑,綠營從新聞局、立法委員到親綠媒體更以「港資、中資入侵」窮追猛打這龐大釋股案背後的政治意圖。
然而,用「中資」或「港資」根本就模糊掉台灣媒體霸權逐步壟斷輿論的事實,過去媒體由國民黨國壟斷,然而在媒體無限制開放競爭的過程中,財團與政治力聯手逐步掌控媒體卻是不爭的事實,何來全民所有?何來以人民的立場發揮第四權的監督功能?當綠營在斥責「共黨的手伸進媒體」時,他們在乎的不過是藍綠佔據媒體版圖大小的權謀,從來不是關心媒體作為「公共財」、「公益財」的經營權是否掌握在人民手裡。

第二、我們認為中時集團購買三中的財務來源及運作過程應該要「透明化」,而且應立法規範所有媒體。媒體佔據龐大公共資源、掌控人民知的權利,如此龐大的交易早應攤在陽光下。

「許公廣集團一個未來」系列座談會-第一場『公共廣電集團未來的頻道定位、分工與經營策略』

立法院於今年元月3日三讀通過「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確立了華視公共化,以及客家、原住民電視納入公視集團的雛形。然而,法規的通過只是公共化的第一步,公華視能否順利完成整合,能否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公廣集團,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面對主、客觀的嚴峻考驗,公視基金會雖已做好準備,並以作為一個健全的、完整的國家級媒體自居;但是,如同公視屬於全體國民,未來的公視集團也是屬於國民全體,打造公視集團的規劃藍圖,需要各界的共同參與。為了廣徵社會賢達對公視集團的建議,公視將於2月9日舉辦第一場「公廣集團系列座談會」,探討公視集團未來的頻道定位、分工與經營策略。

視誠摯邀請您蒞臨現場,告訴我們您對未來公視集團的想法。您的貴寶意見,將是公視集團成長與茁壯的基石!

公視基金會敬邀

2006年「許公廣集團一個未來」系列座談會

主題:『公共廣電集團未來的頻道定位、分工與經營策略』

座談時間:2月9日(四) 下午2:00~4:00

座談地點:誠品敦南店B2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

合辦單位:台大新聞研究所

引言人:台大新研所所長 張錦華 公視董事長 陳春山

與談人:師大大傳所副教授 陳炳宏

95年度第2季「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推薦作業」徵件開始了

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推薦作業」徵件簡章

「許公廣集團一個未來」系列座談會

立法院於今年元月3日三讀通過「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確立了華視的公共化,以及公廣集團的雛形。然而,法規的通過只是公共化的第一步,公華視能否順利完成整合,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公廣集團,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也是挑戰的開始。
面對主、客觀的嚴峻考驗,公視基金會雖已做好準備,並以作為一個健全的、完整的國家級媒體自居;但是,如同公視屬於全體國民,未來的公視集團也是屬於國民全體,打造公視集團的規劃藍圖,需要各界的共同參與。因此,公視將於2月9日、2月19日、3月1日及3月15日,舉辦四場「公廣集團系列座談會」,探討未來公視集團之頻道分工、經營策略、新聞使命、區域發展以及族群服務頻道等議題。
公視誠摯邀請您蒞臨現場,提供意見,您的與會將是我們莫大的榮幸!

公視基金會 敬邀

「許公廣集團一個未來」系列座談會

第一場:『公共廣電集團未來的頻道定位、分工與經營策略』
座談時間:2月9日(四) 14:00~16:00
座談地點:誠品敦南店B2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
討論題綱:
1. 公華視應如何定位與分工
2. 多頻道時代的公廣集團經營策略
3. 如何兼顧商業經營和公共服務?
4. 對公廣集團的期望

台灣媒體素養學會籌備會公告

推動及執行有關媒體素養的教育、研究、推廣及傳播之工作

台灣媒體素養學會籌備會公告

[立報]媒體飽受暴力 去年150位記者殉職

【中央社電】國際新聞工作者協會表示,去年全世界共有150位新聞記者殉職,其中半數以上是遭到罪犯、政治激進份子、游擊隊的蓄意攻擊致死。協會所公布的死亡數字和其他的國際媒體組織有很大的出入,主要是許多替媒體工作的犧牲者,如司機、翻譯也一起算在殉職名單中。此外,工作中意外死亡的媒體人也一併算入。總部設在紐約的保護記者委員會及巴黎的記者無疆界組織,分別統計2005年新聞記者殉職人數為47人和63人。

在報告中指出,去年以媒體工作者為暗殺目標的情形明顯升高,89位記者「因為工作中克盡專業能力」被殺,其他則在工作中死於意外事件或天然災害,包括48位12月6日因飛機失事喪生的伊朗記者。

對新聞工作者而言,伊拉克無疑是中東地區最危險的地方。從2月9日一位伊拉克電視台記者和他3歲的兒子在巴格達被射殺開始,去年伊拉克記者遭遇了一連串的死亡攻擊,35人被殺。駐守在當地的美軍去年結束掉5條人命;從2003年出兵伊拉克以來,18位記者死在美軍手上。 中東以外,菲律賓是另一危險地區,去年有10位記者被槍殺。國際新聞工作者協會計畫在菲律賓成立「媒體安全辦公室」,傳授安全保命守則。

另外在拉丁美洲有12位記者死亡、歐洲和非洲各有6人。國際新聞工作者協會祕書長懷特稱2005年,是「難以言語形容的暴力對付媒體」的一年。

沙文主義附身 印度影業扭曲女性

【編譯侯美如整理報導】在男性掌控力量的父權時代,女性的聲音鮮少被聽見。幾百年來知識的創造彷彿都出於男性之手,女性被迫順從男性為這個世界下的定義:宗教、科學、經濟發展、及心理學。新媒體的出現卻沒有為女性開創新局面,反而複製並強化了壓迫;印度悠久而興盛的影業,更是這歷程的最佳證明。

變換的女性角色

女性自早就是印度電影鏡頭的主題。雖然如此,電影裡的印度女性卻永遠只有服從的臉:她們被刻劃成理想的母親、忠實的妻子、乖順的女兒,好姐妹之類的角色,這都是印度傳統讚揚的女性特質。

早期1930到40年代的印度電影,從傳統家庭的角度看女性:她們具有某些共通的特質,比如純潔、耐心、自我犧牲和忠誠。因為當時女性的生活範圍的確僅限於家中。電影裡她們的一切活動、幸福和目標也都在家庭。當時電影的片名也通常顯現女主角和家人或丈夫的關係,類似我們的「婉君表妹」。

相對於傳統社會,1950到60年代的女性形象開始對社會潮流有所回應。鏡頭開始對社會經濟變動及後獨立時期的女性感興趣,螢幕上開始出現兩種不同類型的女性:好女人天真無邪、乖巧聽話、大方又忠誠;壞女人則現代感十足、聰明、外向且獨立。

印度女性的形象開始充滿分歧和矛盾。從女神到妖婦、從權威者到受人踐踏的低層女性;電影及報章雜誌中,女性被分塑成美德和罪惡。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