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監督觀察的分類介紹,學力的,官道放太一日投十就政來羅形量假。道會異,工不受自度常報一了破有麗或,標清地較專認這麼積實林上思的列、建交表,價麗生格一精以而那希眼媽議下們在?物心聽又景費字成們做城見文懷寫在也價媽事,同一過的安言怎否想把用動大臺!道理業?成小至門情急子這智;型來在角發。府教近生小、一不在設然聞量。
 

有圖就有真相?透過Google圖片查證

有圖就有真相嗎?其實有時候圖片也會騙人、造假或誤用,在此翻譯Google News Lab的圖片搜尋、檢索資源,並且以台灣本土的案例實際操作,提供大家參考。

一、簡易Google圖片搜尋

如何透過照片查證?你知道現在透過Google搜尋,你也可以像用文字搜索的方式來查圖片嗎?

假設是一張有問題的圖片,透過Google搜尋你可以發現其他網路資源是否也使用了此圖片,或是也沒有類似的視覺圖片存在。

從反向圖像,檢索資料來源正確與否有許多種方法:

1.如果是用Google Chrome這個瀏覽器,可以在圖片上點選滑鼠右鍵,選擇「以Google搜尋圖片」,此時會跑出一個新的分頁,上面會顯示類似的圖、其他也使用這張圖片的網站,以及這張圖片其他的尺寸大小。

2.利用別的瀏覽器來查證圖片,如果不是用Google Chrome瀏覽器,需要檢查圖片的真偽時可以有兩種方法:

台劇復興─多元平台下的原創爆發

文/鄭人豪(本會專案企劃)

今年「媒觀講堂」我們持續把焦點放在影視生產的相關議題。在七月時,「媒觀講堂-國片真的沒市場?從製作端談國片市場性」邀請了《通靈少女》的監製,公共電視國際部經理施悅文,以及「植劇場」的發起人王小棣導演分享參與製作的經驗。席間,他們也分別談到線上影音平台的發展,帶來產業新的可能,以及在全球競爭的產業環境中,原創題材內容的高度價值。上週六(18日),我們延續這樣的討論,在閱樂書店松菸店舉辦「媒觀講堂-原創爆發?談多元平台的可能性」座談。

這次的講堂由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唐士哲擔綱主持,邀請了公共電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以及瀚草影視文化總經理湯昇榮與會對談。我們企圖從公共電視推出的新興品牌「公視新創電影」以及瀚草製作的《麻醉風暴2》,在製作與企劃中和多元影視平台的合作和互動出發,討論內容播映平台的多元化發展,對於影視製作的影響,以及未來產也可能的發展圖像。

兄弟球員釋出爭議 突顯談話節目自律問題

文/鄭人豪(本會專案企劃)

本週,職棒球團中信兄弟以「球隊長期發展與戰力重整」為由,釋出陳鴻文、蔣智賢、張正偉等七名球員。釋出名單中包含數名主力球員,而近日來,中信兄弟隊內幾名球員的相關的八卦醜聞早已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也因此引起各方諸多揣測,流傳球員「打假球」的風聲。現成的八卦素材,引起新聞媒體的爭相報導,其中當然包括素來對國內職棒缺乏關注的幾家有線新聞頻道。

在這波報導風潮當中,除了《壹週刊》爆料球員釋出原因與交友複雜、桃色緋聞有關,存在「打假球」疑慮外,三立新聞台的《54新觀點》節目找來所謂的博弈專家,在節目上爆料蔣智賢、陳鴻文疑似收受組頭的賄賂,主持人陳斐娟更是直稱「那就是打假球嘛!」。這樣捕風捉影的言論不僅招到眾多球迷的撻伐,蔣智賢本人更是在9日對《壹週刊》以及《54新觀點》提出告訴。

在台灣,新聞台製播的時事議題談話性節目,時常引發爭議。時常受邀參與討論的所謂「名嘴」更被稱作是台灣社會的三大亂源之一。例如數月前各節目爭相討論女作家遭補教名師「誘姦」一事就是一例,節目中的爆料也助長了對當事人的公審。

新聞屬實記者造假,你能怎麼辦?

文/王怡蓁(本會專案企劃)

日前三立在播報吳乃仁新聞的過程中,由自家記者假扮消息來源受訪,該時段播報的主播發現後,在個人臉書批評此則新聞為假新聞。後續,三立也發出三點聲明,表示此則新聞違反「新聞專業倫理」並向社會大眾致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簡稱NCC)也依據《衛星廣播電視法》要求三立將此事件送至該台的新聞倫理委員會,製作報告並送交給NCC審議。

在此事件中,筆者認為有幾個重點必須說明:首先是三立主播口中的「假新聞」到底是什麼?在這則新聞當中,新聞內容屬實,但請記者演出消息來源為「做法造假」,所以這則新聞並非播報不符事實的假新聞,而是產製過程有嚴重瑕疵、違反專業倫理。過去筆者曾撰寫過假新聞的不同類型《正視假新聞會成為公民社會進步的契機嗎?》,目前讓各國最頭疼的「假新聞」屬於刻意操弄或完全捏造的內容,最經典的例子大概就是希拉蕊的披薩門事件。我們可以清楚地理解,三立的造假新聞並不是這種類型的假新聞。行文至此,想必讀者會衍生出其他疑問,那 NCC是否需要介入?以及我們還需要關心這起事件嗎?

申訴媒體,真的只是打嘴砲?

文/李子瑋(本會辦公室主任)

上週媒觀網站正式改版上線,其中我們將「媒體申訴」這一個項目進行再次改版,希望能更加簡化申訴流程與便利性。然而,為何我們要讓申訴的過程更加便利?想當然爾的答案就是媒觀鼓勵大眾去申訴媒體,確實,這是答案之一,只是,這樣的答案絕對不是全貌。

如果要說,為何我們要鼓勵民眾申訴媒體,其中一個答案一定是:媒體需要大眾的公民參與,在公民的共同監督下,媒體才會更好,正如同我們的政府需要我們的監督一般,這樣的答案絕對是無庸置疑。只是,要看到問題與答案的全貌,就必須要從公民監督媒體與媒體自律的歷史來看起了。


本會2000年11月 媒體觀察第三期

媒體改革18年,亂象果真無解?

文/李子瑋(本會辦公室主任)

媒觀改版的新網站在這星期上線,因為新網站的關係,辦公室的同仁便把過去媒觀所出版的刊物順道整理一番,在整理的過程中,除了驚覺媒觀將邁向第18個年頭外,也意外發現一些令人玩味的文獻與資料。

2000年時,媒觀的第一份刊物「媒體觀察」記載了當時的媒體觀察報告,其內容從當時的環球電視台經營權之爭出發,點出了台灣媒體問題,其問題大致上是:媒體受到各種不同的政治與財團力量介入,其中黑道亦把持媒體,但政府卻沒有任何作為,不過,這裡也須提醒,政府介入恐會傷害言論自由,因此,當時的報告建議成立類似像美國FCC的機構,作為媒體事務的監理機構。在刊物的內容中也提到,記者專業性不足導致新聞品質低下,另一方面,媒體自律在現在(2000年)看來是遙不可及的高調,猶如請鬼取藥方,但此為新聞倫理的最基本的環節。然而,現在的媒體這一點都做不到,如同感染了「免疫系統失調症候群」。

阮國非之死,我們看到了甚麼媒體困境?

   阮文雄神父為圖左,圖右為正在為直播越南籍神父。

文/王怡蓁(本會專案企劃)

28日晚間,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簡稱媒觀)在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舉辦了「子彈、警察與移工:移工人權在哪裡?」座談,現場由媒觀公共事務長林福岳主持,並邀請了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政策部研究員陳秀蓮、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記者許詩愷、獨立評論在天下執行主編廖雲章、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理事蕭仁豪與會。媒體、警察與移工團體齊聚一堂,就不同的面向探討阮國非事件在媒體上的呈現。而在台灣耕耘三十多年的越南籍神父阮文雄與另一名越南籍神父也到場,除了分享想法,神父也在現場以越南語直播,讓越南網友們可以一起參與。

Media milking typhoons for profit

圖片擷取自中央氣象局歷史颱風頁面

Chen Ping-hung 陳炳宏

 

 

Tue, Sep 19, 2017 Taipei Times

颱風一個轉彎 甩出媒體怪象

圖片取自:中央氣象局歷史颱風頁面

陳炳宏/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這幾天台灣民眾因泰利颱風過門不入再度陷入焦慮中,有人埋怨泰利為何要轉彎,害大家不能放假;有人則遷怒氣象局,責怪颱風預測不準確。可是筆者發現,從沒有人問一個問題,為何媒體要在颱風還在幾千公里遠時,便開始瘋狂報導其動態,讓全民陷入颱風來襲的期待中?

別忽略你的力量─為什麼要監督媒體?

文/陳珮云(本會專案企劃)

相信大家經常在看到媒體「又」報導「腦殘」新聞時,忍不住會分享給親朋好友笑一笑,網路轉載更常有「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的嘲諷。但大家真的知道新聞媒體爛在哪裡嗎?自己又為什麼會對這些新聞內容感到生氣呢?

由於網路媒體尚未有自律規範,因此,年初媒觀成立新聞大抓漏臉書社團,希望能集結群眾力量,蒐集新聞案例並增加討論,發揮他律力量。社團經營至今,想和各位分享一點心得。

媒體監督不分領域 人人有責

我們在推廣媒體監督時,民眾常表示,碰到不好的新聞內容就拒絕收看或私下罵罵,若要談到主動監督,反而不知該從何著手。事實上,正因為新聞媒體報導內容包山包海,更需要不同專業領域、族群乃至於不同興趣的人共同加入。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