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觀察的分類介紹,學力的,官道放太一日投十就政來羅形量假。道會異,工不受自度常報一了破有麗或,標清地較專認這麼積實林上思的列、建交表,價麗生格一精以而那希眼媽議下們在?物心聽又景費字成們做城見文懷寫在也價媽事,同一過的安言怎否想把用動大臺!道理業?成小至門情急子這智;型來在角發。府教近生小、一不在設然聞量。
文/李子瑋(本會辦公室主任)
前行政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總共提出了五大項計畫,尤其,在數位建設這一個部分的主軸五,將「人才建設」納入計畫當中,尤其在計畫中更載明「智慧化是全球的新興產業科技發展趨勢,為了順應趨勢潮流,須仰賴國家強健的數位基礎建設,並且讓民眾從小接觸數位環境習慣數位環境,透過網路快速學習、存取計算與資料分析,並提升科技研究環境,導入先進科技到各應用領域,讓我國資訊國力向上提升。」對此主張,我們認為行政院只對了一半,另外一半則是除了在技術性的培養之外,還需要素養性的內涵才稱得上完整。
日前行政院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一共提出了五大項目,其中,和過去其他重大國家計劃不同的是,在數位建設中的第五項主軸中,納入「人才建設」;我們肯定此一思維,但欲達成計畫中所謂「創新國民教育環境」的目的,應進一步加強培養國民對於數位內容的理解和判讀能力。
我們仔細檢視該計畫的目標與預期效應後,發現其中「推動資訊教育及數位學習創新應用」,主要著重於布建和提升教育現場資訊學習硬體環境,但卻對學童如何去理解數位內容並未多著墨。我們認為,教導學童使用數位工具固然重要,但若未強調資訊教育與數位學習,預期十年後,網路霸凌、兒童網路安全所衍生的問題會只增不減。原因在於,台灣傳媒密度不但是全世界前幾名,且近年來網路上資訊爆量增加,在國民對於資訊缺乏判斷能力下,使得許多社會問題衍伸自網路。
尤其,若我們僅訓練出一群很會查找與接收資訊的孩童,卻不教導他們識讀能力時,這將會產生非常嚴重的結果;不但孩童無法理解資訊內容,且不知道群己之界線,更遑論擁有創造與發想能力,造成這些俗稱的國家軟實力,根本不可能有效紮根。
文/王怡蓁(本會專案企劃)
年輕作家輕生一週以來,媒觀辦公室內部都不斷在討論,我們怎麼看待相關報導?一個禮拜下來,我們並沒有定論。
由於意見分歧,我們還停留在各自闡述自己的想法,無法像過去監督媒體的經驗,馬上啟動監督機制。於是,我們想來談談,從非營利組織工作者的身份以及監督媒體的觀點,我們是如何看待這件令人遺憾的新聞。
當作家輕生消息在網路上傳開時,辦公室內的女性同仁紛紛表達出難受甚至恐慌的心情。我們各自闡述著身為女性曾遭遇過的負面經驗,男性主管L表示,他沒想到女性同事們的反應會這麼大;對他來說,這件事並非那麼容易能夠感同身受的,儘管試圖理解,試圖傾聽,他仍是難以完全體會。而難以理解的並非L而已,女性同仁身邊的男性親友們雖然感到痛心遺憾,但也表達了類似的想法。在一次次的討論過程中,再次驗證眾多女性同仁在成長經驗中,與「性」相關的經驗都成為束縛規訓自己的羞恥圈,不要說談論「性」了,甚至是不能有性慾的。
文/陳珮云(本會專案企劃)
上個禮拜「沙威瑪」引發熱烈討論,因為大家描述得繪聲繪影,有那麼一個瞬間還真讓人懷疑起自己一直以來的知識。然而,在這場沙威瑪熱潮之下,有些事情或許值得大家一起來思考。 台灣到底要甚麼樣的素養教育 批踢踢實業坊(PTT)八卦版網友將美食沙威瑪擬生物化,引發一連串沙威瑪擬生物化的網路趣味熱潮。(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提供) 是「趣聞」還是「新聞」?
文/楊昭瑾(本會顧問)
美國《時代》雜誌4月初,發表評論,剖析台灣人民擔憂中國網軍對假新聞的影響力,也讓數位政委唐鳳站上對抗假新聞的最前線。唐鳳並提出治本之道,回頭強調「媒體素養教育」的重要,更應該是107年新課綱的核心課程之一。
事實上,台灣也是亞洲第一個從國家教育高度,將媒體素養教育引入學校課程的國家。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即指出:在民主自由社會,如何使全民正確解讀媒體訊息,是很重要的工作。 雖然台灣是亞洲最開放的社會之一,在無國界記者組織的年度新聞自由指數榜上,更是亞洲的第一名。這也是無國界記者組織,選擇台灣為新亞洲總部地點的主要原因。但《時代》雜誌指出,台灣作為一個沒有外交承認的自治國家,生活在具有強大網軍能力的敵對中國鄰居的陰影下,長期以來一直擔憂媒體染紅,害怕中國通過心理戰來試圖煽動輿論,削弱對台灣民主制度的信任。 尤其,現今的台灣社會屢屢出現角力衝突的議題,例如年金改革、服貿、課綱微調、一例一休、核食、同婚等等,透過媒體放大衝突、及社群媒體製造假新聞的惡習,越演越烈,讓老百姓一再飽受折磨。
文/鄭人豪(本會專案企劃)
文/馮建三(本會董事、政大新聞系教授、媒體改造學社理事長)
早從2001年開始,中國的《新聞記者》月刊就開始注意、蒐集並評論年度「十大假新聞」,至今已有十六年。到了去(2016)年7月,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管理制止虛假新聞的通知》,顯示假新聞通過網路的流傳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困擾,愈來愈大。
依照常見的看法,中國政府威權強大,誰還敢杜撰、編造或流傳「假新聞」?「嚴官府,出厚賊」是一個重要原因。在生產工具私有、甚至法律上由黨官持有的商業社會,無論怎麼管制,都有人試圖以假亂真,從中牟利。因此張濤甫教授發現,刊登這些假新聞的中國報紙,66.7%來自競爭激烈的商業報紙(在中國一般稱作是「都市報」),但只有3.3%出自並無牟利壓力的刊物(「機關報」)。
中國早就盡力想要糾正假新聞,但外界毫無所悉。一直要等到去年十一月川普(Trump, Donald)當選美國總統,而特別是今年2月,他說,「一切不利他的報導都是假新聞」之後,亞洲也有了川普的假新聞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