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記協、媒改社、媒觀要求朝野為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一事道歉

針對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一事,台灣記協、媒改社與媒體觀察基金會12月27日上午假立法院舉行記者會,除了表示朝野應為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表示道歉外,也提出六點共同主張:

台灣記協、媒改社、媒體觀察基金會的共同主張如下:一、 陳水扁總統應為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一事說明、道歉
陳總統在二○○○ 競選時提出的傳播政策白皮書,即明載將推動華視、台視公共化,日前發表國慶談話,即再次宣示「媒體改革」的決心,結果還是跳票。

二、 行政院為「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與「媒體公共化」最重要執行機關,卻未積極處理,以致民進黨政府主理的黨政軍退出媒體政策跳票,結果新聞局還將的責任推給立法院,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

三、 廣播電視法是立法院通過的法案,但朝野立委在審查「無線電視公股釋出條例」,卻未來在12月26日如期通過,有負選民所託.為了展現立法院支持媒改的決心,我們呼籲立法院應於本周五儘速通過「「無線電視公股釋出條例」,以兌現立法院的承諾。

四、 國民黨以「最後一分鐘」式的方式處理黨營媒體,不僅減損了國民黨進行媒體改革的誠意,有關中視、中廣、中影所有權的轉移過程中,以及購買者是否有違反相關跨媒體所有權規定的問題,外界均不得而知,因此國民黨有必須對外說明。

記協、媒改社、媒觀要求朝野為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一事道歉

針對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一事,台灣記協、媒改社與媒體觀察基金會12月27日上午假立法院舉行記者會,除了表示朝野應為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表示道歉外,也提出六點共同主張:

台灣記協、媒改社、媒體觀察基金會的共同主張如下:一、 陳水扁總統應為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一事說明、道歉
陳總統在二○○○ 競選時提出的傳播政策白皮書,即明載將推動華視、台視公共化,日前發表國慶談話,即再次宣示「媒體改革」的決心,結果還是跳票。

二、 行政院為「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與「媒體公共化」最重要執行機關,卻未積極處理,以致民進黨政府主理的黨政軍退出媒體政策跳票,結果新聞局還將的責任推給立法院,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

三、 廣播電視法是立法院通過的法案,但朝野立委在審查「無線電視公股釋出條例」,卻未來在12月26日如期通過,有負選民所託.為了展現立法院支持媒改的決心,我們呼籲立法院應於本周五儘速通過「「無線電視公股釋出條例」,以兌現立法院的承諾。

四、 國民黨以「最後一分鐘」式的方式處理黨營媒體,不僅減損了國民黨進行媒體改革的誠意,有關中視、中廣、中影所有權的轉移過程中,以及購買者是否有違反相關跨媒體所有權規定的問題,外界均不得而知,因此國民黨有必須對外說明。

[採訪通知]三退跳票 媒體改革的願景何在?

十二月二十六日黨政軍退出媒體大限已過,台灣無線電視仍在政治集團及政治人物手上。廣電法修正後兩年期間,國民黨黨營媒體終於在最後一刻敲定買主,而官股持有的台視、華視,卻因為公股處理條例草案未及時通過而動向不明。同時,為弱勢族群而設的客家台、原民台,又屢屢傳出政治力介入、每年招標換手而無法穩定經營。我國政治解嚴、政黨輪替,但媒體獨立的天空卻還未來到,執政者建立公共廣電集團的承諾也未兌現,誰該負責呢?該如何彌補?

我們本於關心台灣傳播環境的發展,憂心政策跳票的危害,特邀集傳播學者及媒改團體召開座談會,探討黨政軍退出、媒體公共化的政策該如何落實。
座談議題如下:
一、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承諾為何跳票? 朝野爭議點為何? 如何解決?
二、媒體公共化在台灣的必要性為何? 如何具體落實?
三、客家台、原民台如何避免政治干預? 是否併入公共廣電集團? 如何調整?
四、傳播學界、媒改團體在公共化過程中做了什麼努力? 扮演何種角色?
五、民進黨執政後國家和媒體的關係如何? 政府對台灣媒體秩序的責任何在?

[採訪通知]三退跳票 媒體改革的願景何在?

十二月二十六日黨政軍退出媒體大限已過,台灣無線電視仍在政治集團及政治人物手上。廣電法修正後兩年期間,國民黨黨營媒體終於在最後一刻敲定買主,而官股持有的台視、華視,卻因為公股處理條例草案未及時通過而動向不明。同時,為弱勢族群而設的客家台、原民台,又屢屢傳出政治力介入、每年招標換手而無法穩定經營。我國政治解嚴、政黨輪替,但媒體獨立的天空卻還未來到,執政者建立公共廣電集團的承諾也未兌現,誰該負責呢?該如何彌補?

我們本於關心台灣傳播環境的發展,憂心政策跳票的危害,特邀集傳播學者及媒改團體召開座談會,探討黨政軍退出、媒體公共化的政策該如何落實。
座談議題如下:
一、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承諾為何跳票? 朝野爭議點為何? 如何解決?
二、媒體公共化在台灣的必要性為何? 如何具體落實?
三、客家台、原民台如何避免政治干預? 是否併入公共廣電集團? 如何調整?
四、傳播學界、媒改團體在公共化過程中做了什麼努力? 扮演何種角色?
五、民進黨執政後國家和媒體的關係如何? 政府對台灣媒體秩序的責任何在?

[採訪通知]朝野應對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道歉記者會

時 間: 2005年12月27日(星期二)上午十點

地 點:立法院中興大樓一樓103室

主辦單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媒體改造學社、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參加人員: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

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魏玓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呂東熹

台大新研所助理教授:洪貞玲

[採訪通知]朝野應對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道歉記者會

時 間: 2005年12月27日(星期二)上午十點

地 點:立法院中興大樓一樓103室

主辦單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媒體改造學社、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參加人員: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

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魏玓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呂東熹

台大新研所助理教授:洪貞玲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對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之聲明20051226

針對黨政軍退出媒體及華視公共化跳票一事,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媒體觀察基金會及媒體改造學社除了主張朝野須為此負起最大的責任外,亦反對行政院謝長廷主張將政府持有的華視公股做信託,來迴避公共化進度落後的責任。

陳水扁總統部分:記協、媒觀、媒改社表示,陳總統除了在2000年競選時提出的傳播政策白皮書明載將推動台視、華視公共化外,日前發表國慶談話時,即再度宣示推動「媒體改革」的決心,但如今執政黨已確定跳票,陳總統無異是失信於民。 行政院部分 針對行政院長謝長廷26日主張先要將持有的公股做信託一事,我們也表示反對。過去幾年內國民黨處理其黨產問題,曾多次提出信託方式,民進黨總是給予強烈批評,如今卻自己想要採用信託處理,缺乏誠信,且原所有者仍可以繼續控制公司,或者可隨時終止信託關係,在實質意義上,完全無法落實黨政軍退出之政策承諾。

民進黨執政後,歷任新聞局長都宣稱要推動公共化,但黨政軍退出媒體是推動公共化的第一步,不過26日仍無法兌現,顯示行政院及新聞局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改革誠意不足。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對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之聲明20051226

針對黨政軍退出媒體及華視公共化跳票一事,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媒體觀察基金會及媒體改造學社除了主張朝野須為此負起最大的責任外,亦反對行政院謝長廷主張將政府持有的華視公股做信託,來迴避公共化進度落後的責任。 

陳水扁總統部分:記協、媒觀、媒改社表示,陳總統除了在2000年競選時提出的傳播政策白皮書明載將推動台視、華視公共化外,日前發表國慶談話時,即再度宣示推動「媒體改革」的決心,但如今執政黨已確定跳票,陳總統無異是失信於民。 行政院部分 針對行政院長謝長廷26日主張先要將持有的公股做信託一事,我們也表示反對。過去幾年內國民黨處理其黨產問題,曾多次提出信託方式,民進黨總是給予強烈批評,如今卻自己想要採用信託處理,缺乏誠信,且原所有者仍可以繼續控制公司,或者可隨時終止信託關係,在實質意義上,完全無法落實黨政軍退出之政策承諾。 

民進黨執政後,歷任新聞局長都宣稱要推動公共化,但黨政軍退出媒體是推動公共化的第一步,不過26日仍無法兌現,顯示行政院及新聞局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改革誠意不足。

媒體改造學社、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聯合聲明 : 國民黨處理黨營媒體「勉強及格」、「有待改進」2005/12/26

我們對於國民黨及時於今日黨政軍退出媒體期限之前,處理其所有之中廣、中影與中視等三家媒體,只能給予「勉強及格」的評價,並期待國民黨在媒體改革方面,能夠提出更具進步意義的政策藍圖,以及實踐的決心。 我們認為,國民黨處理退出媒體的動作,有以下幾項缺失: 

第一,就時間上來說,國民黨退出相關媒體的處理動作,不受立法院「公股處理條例」立法延宕之影響,原可率先完成,然而「最後一分鐘」式的處理完成,減損了國民黨進行媒體改革的誠意。 

第二,就目標上來說,國民黨僅僅是將所擁有的相關媒體股份出售,還從中獲得約五十八億元的收入,並不能在積極意義上展現國民黨有媒體改革的視野和氣度。媒改社曾經指出,包括中視、中廣與中影的大部分資產,都示黨政不分的威權時代所承接,原本應該屬於全民的國有財產,或藉由這些國有財產來進行營利的,因此我們曾建議國民黨應採進步做法,捐贈部分媒體資產與國家或獨立之公共電視基金會,作符合公益之運用,使之發揮公共效益,展現國民黨的進步和恢弘態度。然而,我們如今只看到國民黨達成「形式上」的退出,卻未見到更積極的政策思維。 

媒體改造學社、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聯合聲明 : 國民黨處理黨營媒體「勉強及格」、「有待改進」2005/12/26

我們對於國民黨及時於今日黨政軍退出媒體期限之前,處理其所有之中廣、中影與中視等三家媒體,只能給予「勉強及格」的評價,並期待國民黨在媒體改革方面,能夠提出更具進步意義的政策藍圖,以及實踐的決心。 我們認為,國民黨處理退出媒體的動作,有以下幾項缺失:

第一,就時間上來說,國民黨退出相關媒體的處理動作,不受立法院「公股處理條例」立法延宕之影響,原可率先完成,然而「最後一分鐘」式的處理完成,減損了國民黨進行媒體改革的誠意。

第二,就目標上來說,國民黨僅僅是將所擁有的相關媒體股份出售,還從中獲得約五十八億元的收入,並不能在積極意義上展現國民黨有媒體改革的視野和氣度。媒改社曾經指出,包括中視、中廣與中影的大部分資產,都示黨政不分的威權時代所承接,原本應該屬於全民的國有財產,或藉由這些國有財產來進行營利的,因此我們曾建議國民黨應採進步做法,捐贈部分媒體資產與國家或獨立之公共電視基金會,作符合公益之運用,使之發揮公共效益,展現國民黨的進步和恢弘態度。然而,我們如今只看到國民黨達成「形式上」的退出,卻未見到更積極的政策思維。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