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監督觀察的分類介紹,學力的,官道放太一日投十就政來羅形量假。道會異,工不受自度常報一了破有麗或,標清地較專認這麼積實林上思的列、建交表,價麗生格一精以而那希眼媽議下們在?物心聽又景費字成們做城見文懷寫在也價媽事,同一過的安言怎否想把用動大臺!道理業?成小至門情急子這智;型來在角發。府教近生小、一不在設然聞量。
 

【文章轉載】がんばって!日本;加油!台灣!(創傷新聞網)

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許瓊文老師

311的地震與海嘯侵襲日本與全球,這個超出想像的巨大災難本就受人注目,台灣更是因為與日本的鄰近性與同樣受到地震與颱風等天災影響,民眾與媒體同樣關注,三天來,有留日與台灣朋友的部落格對日本與台灣媒體做比較,很多記者、朋友、同事與學生問我對目前媒體表現的看法,但是因為我擔心去年兩個月的日本見習行程中的朋友們,忙著聯繫與打聽下落,再加上需要沈澱與仔細觀察,直到今天才動筆。我想針對兩個部分提出我的看法,第一是針對電視新聞媒體表現,新聞室雖然極力想要營造出恐怖氣氛,初期受限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還是看得出媒體的「努力」,不過比起八八水災算是有進步;第二則是從「新聞與創傷」研究取徑出發,尤其八八水災過後,為了回答受訪記者問的:「災難時,媒體到底應該報導什麼?」我開始將研究從災難時媒體的正面角色談起,值得安慰的是,台灣在這次日本311地震中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今天就先報告媒體表現

【文章轉載】我可以為您做什麼?赴日採訪的記者們。(創傷新聞網)

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許瓊文老師

3/15這天,記協、聯合報記者問我記者赴日採訪,需要注意什麼事?討論的議題中,有些是擔心他們的安危,有些是擔心他們把台灣一窩峰採訪的習慣帶過去,所以我趕快加上一些FYI給赴日採訪的記者們,也想再強調一下,從事「新聞與創傷」研究,尤其是記者創傷這部分,接受過很多質疑,例如:不認同記者會有創傷,或有創傷又怎樣,還不是要做新聞,或是台灣又沒有戰地記者或是頻頻有大型災難,受創的機會也小,這樣的研究與在職進修是否必要,也趁著這個機會說明,新聞人員為什麼需要認識創傷,接受創傷素養。

【文章轉載】媒體在災難中的正面功能(二):「我可以拍他們哭嗎」?(創傷新聞網)

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許瓊文老師

「我為什麼不能拍他們(災民)哭」?這句話如果一問出來,一定會有很多倫理道德的論述,再加上近來的受害者創傷研究,記者們的確很難招架;但是,如果換一個方式問:「我可以拍他們哭嗎」?這句話所要得到的答案,是需要更深層的討論,我的答案可能超出很多人的預料,從前兩天到衛星公會與在職專班針對日本海嘯與參與者對話,可以看出部分參與者的驚訝,沒錯,我的答案是:「可以」!但請不要看到這裡就打包走了,因為是有條件的,還要繼續看下去,為什麼?怎麼採訪?

【文章轉載】媒體在災難中的正面功能(一):從日本NHK災難期間應變談起(創傷新聞網)

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許瓊文老師
NHK的報導在這次311大地震是台灣主要的外電來源之一,身為日本的公共電視,與一般商業電視台主要以競爭為營運邏輯十分不同,2010年八月日本電視台兩名記者為採訪失事直昇機,冒險深夜上山不幸罹難的案例,就可知道商業台的競爭激烈之冰山一角,但是NHK的災難報導是完全不以競爭為考量,他們針對災難前、中、後時,要如何提供民眾需要且必要資訊,不斷進行研究與實務上對話,他們的長期努力值得介紹,2010年暑假的兩個月,我花了不少時間瞭解他們的運作,可以提供給台灣防災單位、媒體參考。

【文章轉載】擺盪在進步與反動間的公視法修正案(胡元輝)

擺盪在進步與反動間的公視法修正案(胡元輝)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公共電視法修正案,終於通過行政院會審查,即將進入立法院審議程序。對於關心台灣公共廣電發展的人而言,此一修正案讓人心驚膽跳,因為它存在太多的模糊空間,十足是在進步與反動間猶疑、妥協的產物。

行政院的修法主軸之一,就是因應公共電視本屆董事會期間所發生的衝突與爭議。為了避免重現此種場景,行政院一方面修改了董、監事的選任機制,另方面增加了政府對公視的監督機制,觀諸各國公共廣電的運作,此一修法方向並非不可研議,但如何調整卻攸關公視的獨立性,毫釐之差,就可能斷送公視發展的生機。
 

【文章轉載】部落新聞眼:空間所展現的高度(林福岳)

部落新聞眼:空間所展現的高度(林福岳)

僅僅是從紐西蘭毛利電視台的建築結構和內部裝潢,就可以看出這個電視台對於原住民族文化的認知和體會,有一定的深度和創意。

做為一個原住民族專屬的媒體,在節目內容的表現和內部的結構上強調以原住民為主體,這點倒是無庸置疑。可是在工作的空間中要如何展現原住民的文化特質,這就不是掛幾幅圖畫、塗塗傳統的圖騰就夠了。畢竟一個媒體機構的工作空間,有其專業的要求和考量;而現代建築的材質和需求,也有其一定的特點和限制。
電視台不是博物館,不能就單純地將傳統文化素材和作品像展示品一般地陳列出來,就表示有原住民的文化特質,而是需要精細的思考,如何將原住民文化的元素結合在建築元素中,巧妙卻又自然地表現,這就需要一些巧思和內涵了。

控制媒體 政府又可見縫插針了

控制媒體 政府又可見縫插針了(陳炳宏)
2011年03月07日

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同意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所提廣電三法修正草案,決定修正「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條款,將政黨、政府、軍方不得投資媒體的規範,放寬為政府可間接投資,但政黨仍在禁止之列。平心而論,這項修法到底是符合產業需求的良策,還是政府重新操控媒體的陰謀?目前尚難立即下斷論。但面對這項修法,反思重點應在於,若重新開放政府得以投資媒體,即便增訂罰則又如何?如果沒有完善的配套規範,徒法不足以自行且徒留想像空間啊!

公開政府投資內容

其實政府可對傳播媒體產業付出心力的事項實在很多,例如數位匯流政策、數位內容獎勵、公共電視法修法等,都亟需政府面對與解決,實在搞不懂為何開放政府投資廣電媒體是如此急迫的施政選項?難道開放政府投資媒體後就可以挽救媒體產業困境了嗎?筆者看不出其間的因果關係啊!說是為某電信企業或媒體集團解套還來得實際些!不過反正政府心意已定,當務之急就是要同步把開放後讓政府得以不當操控媒體的漏洞找出來並補起來,否則很難想像,開放後若導致台灣走政控媒體的回頭路,其後遺症將很難想像。

新聞局公告公視基金會第5屆董監事審查會議錄音檔案

【說明】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澄社及多個公民團體先前發出多次聲明,表示基於資訊公開之原則,公視董監事審查會議過程應該公開,並進行實質審查,本屆公視董事會審查委員雖亦同意將審查過程以錄音檔方式公開,但新聞局仍以審查會結束的理由未予公開。期間台灣媒體觀察教基金會及社會大眾多次抗議,新聞局已於2月11日公開歷次會議錄音檔案,媒體觀察基金會則轉載此會議之錄音檔,供全民參考。

NCC竟接受蔡明忠弔詭的承諾

NCC竟接受蔡明忠弔詭的承諾(陳炳宏)
2011年 01月25日 蘋果日報

在年代集團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違反承諾後引發不准換照(或稱撤照)後,另一家媒體集團對NCC的承諾其實也同樣潛藏危機。去年底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向NCC許下15項承諾後,經濟部投審會在一個月內也同意,由蔡明忠兄弟以個人名義投資的大富媒體公司併購外資凱擘集團在台擁有的12家有線電視系統。雖然兩會在通過此併購案時都強調,如果大富未能履行附帶款的承諾,NCC與投審會都會依相關法規祭出罰責或甚至撤照。在此姑且先不論這些承諾的法律效力,會不會再引發類似年代電視台換照承諾的爭議風波,但問題是,蔡明忠的承諾與違法條文同時共存,而前述兩單位卻都視而不見!

No rest till media reform complete

By Chen Ping-hung 陳炳宏
Wed, Jan 12, 2011,Page 8 

On Jan. 3, Premier Wu Den-yih (吳敦義), on the instruction of President Ma Ying-jeou (馬英九), announc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all not buy news, and advertorials embedded in programming should be properly labeled.”

Then, as a formal response to a statement by a group of academics protesting against embedded government advertorials in the media,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issued a document listing issues that government agenc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en plann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ir policies.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