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觀察的分類介紹,學力的,官道放太一日投十就政來羅形量假。道會異,工不受自度常報一了破有麗或,標清地較專認這麼積實林上思的列、建交表,價麗生格一精以而那希眼媽議下們在?物心聽又景費字成們做城見文懷寫在也價媽事,同一過的安言怎否想把用動大臺!道理業?成小至門情急子這智;型來在角發。府教近生小、一不在設然聞量。
媒體改革 新年新願景(陳炳宏)2011年 01月04日 蘋果日報
歲末年終,在馬總統指示下,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宣示「政府不買新聞、節目置入應標示」政策,由新聞局提出「政府機關政策文宣規劃執行注意事項」,正式回應學界反對政府置入媒體的聲明。如果執政者真能正視各界對媒體改革的訴求而落實此一政策,那應該值得在台灣媒體改革史上記上一筆。不過套用國父說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其實這只是台灣媒體改革的一小步,更何況是否確實執行還有待觀察,因此媒體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從台灣解除戒嚴令後起算,歷來媒體改革的重要主張有澄社在民國七○年代末期所推動的黨政軍三退運動,這項改革在民國八○年代末期,由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接手,到2003年底當立院通過三退條文後暫告一段落。
而另一項與三退運動算是同時期的媒體改革運動,即是公共電視催生運動,雖然它始於解嚴前的七○年代,應算是早於三退,但是由民間積極推動卻是在八○年代,而這項運動目標的達成亦早於三退,在1997年完成立法,隔年設立公共電視台。
大家好!這次我們精彩的期末座談來囉! 你知道政府拿著百姓納稅的錢,在報紙上買版替自己化妝嗎?
中國時報資深記者黃哲斌日前主動離職,以抗議日益嚴重的政府媒體置入行銷與媒體業配新聞。我們在此對黃哲斌先生的道德勇氣表示支持和敬佩,也呼籲社會各界對相關現象謀求變革之道,挽救深陷正當性和生存危機的台灣新聞專業。
時間:2010年12月26日上午10點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C 會議室 (317)
政府媒體置入行銷與媒體業配新聞日益氾濫,引發資深記者離職抗議,媒體也因為屢犯而遭處罰,對此,傳播學界感到憂心,也呼籲社會各界對相關現象謀求變革之道,挽救深陷正當性和生存危機的台灣新聞專業。
◎羅世宏、胡元輝
政府新聞置入性行銷越演越烈,導致近日有新聞記者不得不以辭職明志;對此,我們深感同情與惋惜。台灣新聞業的危機四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新聞置入性行銷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新聞業面臨險峻的危機與重建問題,已經在全球科技先進與經濟富裕國家激起熱烈討論,並引發各式各樣的政策效應,在台灣似乎仍是水波不興、文風不動。面對琳琅滿目、堆積如山的研究報告與政策文件,不禁令人納悶:是台灣的新聞業不存在此項重大課題,還是我們真的是麻木無感?
聯合報標題:拒當商品 一流學者不上電視 (陳炳宏)2010年12月11日 聯合報
日前獲頒台大榮譽博士學位的胡佛教授指出,當今媒體與政論節目是「觀眾喜歡聽什麼就說什麼」,不但專業能力有問題,更缺乏知識分子的良心與氣節,「一流學者不會上電視,就是因為不會罵人」,這席話再度引發電視名嘴議題的論戰。嚴格講,胡教授只說對一半,目前許多一流學者不願意上電視,應該與會不會罵人無太大關係,而是他們不願淪落成為替電視台拚收視率的商品「電視名嘴」。
美國聯邦前首席法官理查波斯納曾出版一本稱「公共知識分子」的書,探討這群常搖筆桿、耍嘴皮子,在與媒體結合暴得虛名後,便成為媒體寵兒的學者、媒體人及政客等人的行徑。這群人在台灣通稱為電視名嘴,波斯納則以反諷口吻稱「公共知識分子」,來解析在媒體蓬勃發展,對資訊需求量大增的時代,知識分子該如何自處與自我期許。
部落新聞眼:誰掌握媒體的手?
原住民電視台何去何從?這件事情會成為一個爭議,其實是有一點弔詭的。上周五有一場研討會用一整天的時間討論原民台應該歸由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來辦理。同一天立法委員孔文吉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也要求原民台就應該交由原文會營運,同時對於行政院又打算修公視法,把原民台納入公廣集團表示不滿。
為何公視董監事見不得光
據媒體報導,無視於媒改團體的呼籲,新一屆公共電視董、監事正由立法院推舉的審查委員「祕密」審查之中。為了是否公開審查程序,委員間甚至出現爭議,最後方透過表決勉強通過事後公開錄音帶。公開真有這麼困難嗎?陽光真的如此刺眼嗎?
【新聞轉載】出處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9972
公視新董事 第一輪選出陳郁秀等4人
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等四人今天在公視董監事審查會中通過審查,成為第五屆公共電視新任董事。
新頭殼newtalk 2010.11.22 李雲深/台北報導
新聞局今天召開第五屆董監事審查會議,經過一整天的討論和表決,第一輪先選出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等四名董事,同時也以7比5表決通過,將會議過程錄音紀錄全部對外公開。
By Chen Ping-hung 陳炳宏Saturday, Nov 06, 2010,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