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95/05/12)本週主題:空中讀書會---「記者你為什麼不反叛?調查報導的構想與實現」

(95/05/12)
本週主題:空中讀書會---「記者你為什麼不反叛?調查報導的構想與實現」

主持人:管中祥、洪貞玲、萱萱
現場來賓:資深記者---林照真

內容報報

   在記者內心,已漸漸找不到昔日那種理直氣壯了民眾對媒體充滿敵意,認為新聞媒體「阻礙」社會進步多於「協助」。大部分民眾都說,媒體是社會亂源,他們不再信任新聞媒體。除了社會大眾對媒體信任度降低外,更荒謬的是,即使去問新聞記者,他們也不太相信自己的新聞同業。這股不信任是由許多原因造成,許\多批評直指當代媒體過於煽色腥、無法抵抗金錢與市場的誘惑。記者原本被形容成「看門狗」(watchdog),民眾賦予他們監督權力階層的任務;但在資本主義競爭文化下,現在記者引誘閱聽眾的成分比提供資訊來得多,低俗娛樂大旗被高高舉起,記者變成供人賞玩用的哈巴狗(lapdog)。又或者因為媒體成了商品,記者的工作是為老闆賺取更多利潤,因而成為侵犯他人隱私,並以煽色腥取勝的狗仔隊(paparazzi)。

《台灣記協2005年報》發表會

成立迄今已十一年的「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簡稱「記協」),自兩年前起,每年舉辦年度報告發表會。《台灣記協2005年報》對過去這一年台灣傳播環境的變化,進行了聚焦式的觀察與檢討。年報共分[新聞自由]、[新聞自律]、[新聞專業]、[傳播法制]、[勞動環境]、[媒體生態]、[國際交流]等主題,彙集了十二位優秀作者的精闢見解。
2005一整年,發生許多台灣傳播史上的大事,記協年報完整收錄,並引領您深入探討。諸如:2004年底發生、而其效應延燒到2005年的鴻海集團假扣押工商時報記者曠文琪事件;2005年五月藝人倪敏然自殺引爆的報導熱潮,以及後續精神科名醫陳國華自殺事件;七、八月間衛星電視頻道換照審議風波;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立法爭議;中時晚報停刊、台灣日報勞資爭議;黨政軍退出三台、公共廣播集團出現雛形、企業集團進軍廣電集團之相關觀察;網路部落格與公民新聞等,這些重大事件對於台灣新聞自由、新聞自律、傳播法制、媒體生態,乃至記者最切身相關的勞動環境,均產生極大衝擊及深遠影響。

媒體改造學社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聯合聲明稿2006/5/11

譴責無能政府, 為台灣電影留一條活路! 根據消息顯示,美國近日聯合其他五個WTO會員國(分別是,香港、日本、新加坡、墨西哥和台灣),準備提出議案,要求各會員國凍結對於視聽產品(包括電影、電視節目以及音樂錄製品)的所有保護措施,不得更動所有可能用來保障本地視聽產業的相關政策。而其他有關外資投資視聽產業的義務或限制(例如徵稅、工作者國籍與居住地規定,以及國內工作者比例保障等),也必須通通撤銷。這項提案不但與至少二十七個WTO會員國所實施的文化例外保護政策衝突,使得各國視聽市場門戶洞開,讓已經取得高度優勢的美國視聽產品,更能長驅直入,無所忌憚。再者,對於各國文化的自主發展,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倡議的文化多樣性目標,也將產生嚴重威脅。

而最讓我們驚訝且憂心的是,視聽市場長期為美國產品所佔據,本身視聽產業孱弱不堪的台灣,政府不但不思保護扶植本地產業和保護本地視聽創作者,反而加入這項荒謬提案的行列,甘為美國利益之馬前卒,簡直是匪夷所思,甚至有喪權辱國之嫌!

[2006/5/11採訪通知]拒絕當好萊塢馬前卒、為台灣電影留條生路「關注WTO視聽產業議題」記者會

拒絕當好萊塢馬前卒、為台灣電影留條生路

「關注WTO視聽產業議題」記者會

採訪通知

主辦:媒體改造學社

時間:2006年5月11日上午10點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3室

出席:陳儒修(電影學者、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所長)

顏蘭權(獨立電影工作者、《無米樂》導演)

賴幸媛(立法委員)

魏玓(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

我國政府高層近來紛紛向揚名國際的台灣導演李安致意,並表達對台灣電影的關心。然而在此同時,就在另外的國際舞台上,我們的政府官員卻出賣了台灣電影。根據最新消息顯示,日前台灣外貿官員決定加入美國領銜的六國行列,準備向WTO提案,要求各會員國放棄所有保護本地視聽產業的政策工具。

這項提案不但與其他許多WTO會員國所主張的文化例外保護政策衝突,使得各國視聽市場的門戶洞開,讓已經處於主導地位的美國視聽產品,更能長驅直入,無所節制。對各國文化的自主發展,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倡議的文化多樣性目標,也將產生嚴重威脅。而視聽市場長期為美國產品所佔據,本身視聽產業孱弱不堪的台灣,不思如何保護扶植本地產業和視聽創作者,反而加入這項提案的行列,簡直是匪夷所思,甚至有喪權辱國之嫌!

媒觀2006年第一季(一月至三月)工作紀錄

[size=small]敬請參考([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filedownload/200601-03workingmemo.doc][u]按我下載觀看[/u][/url])[/size]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回覆觀眾投訴,來函全文照登

[size=small]20060402觀眾投訴若干新聞台報導高雄市同志轟趴新聞事件,有不妥處;以及台視於三月六日報導苗栗男子砍傷鄰居小狗新聞,涉及污名精神病患者。主管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函轉如下,全文照登。[/size][size=medium]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filedownload/20060428re-ncc.jpg][b][u]函件一[/u][/b][/url]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filedownload/20060428re-ncc2.jpg][b][u]函件二[/u][/b][/url]

[/size]

建立更好的媒體視聽空間,由你我做起~~ :-x
[size=small]
對媒體有意見,請勇敢發出您的聲音!相關辦法請[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22][u][b][color=CC0000]按我 [/color][/b][/u][/url]。[/size]

【東森新聞台】回覆觀眾投訴,來函全文照登

[size=small]20060322觀眾投訴【東森新聞台】報導「台大學生山難新聞」時,有與事實不符之處。東森電視台回函如下面連結,全文照登。[/size][size=medium]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filedownload/20060427re-ettv3.jpg][b][u]函件一[/u][/b][/url]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filedownload/20060427re-ettv4.jpg][b][u]函件二[/u][/b][/url]

[/size]

建立更好的媒體視聽空間,由你我做起~~ :-x
[size=small]
對媒體有意見,請勇敢發出您的聲音!相關辦法請[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22][u][b][color=CC0000]按我 [/color][/b][/u][/url]。[/size]

【東森新聞台】回覆觀眾投訴,來函全文照登

[size=small]20060412觀眾投訴【東森新聞台】晚間新聞製作「巫術在台灣」專題,其中提及基督教趕鬼儀式,似有報導失當之處;以及「探索節目」有廣告化之狹嫌。東森新聞台回覆如下,全文照登。[/size][size=medium]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filedownload/20060427re-ettv.jpg][b][u]函件一[/u][/b][/url]

[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filedownload/20060427re-ettv2.jpg][b][u]函件二[/u][/b][/url]

[/size]

建立更好的媒體視聽空間,由你我做起~~ :-x
[size=small]
對媒體有意見,請勇敢發出您的聲音!相關辦法請[url=https://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22][u][b][color=CC0000]按我 [/color][/b][/u][/url]。[/size]

2006/5/8「忘本政府 當好萊塢馬前卒」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六日,「文化多元國際網絡」發出緊急信件,指在美國領銜下,共有六個會員,向世貿組織提出了議案,要求各國撤守,不能再以視聽政策,促進影視的多元表現。若提案通過,美國為主的影視貿易出口大國,從此更能長驅直入,攻陷更多國家的更多視聽市場。
除美國外,加入提案的香港,由於本身也是影視出口大城,從中亦能得利。但台灣何以跟著搖旗吶喊?太荒唐、不可思議。

一是經建會三日剛發布統計,指台灣的文化貿易逆差,已經從二○○二年的十六點一億,高漲至二○○四年的一四九點五億,也就是三年間暴增八倍多,其中電影與電視作品占了四分之三。是因為台灣已經太開放,再怎麼開放也就只是這個悽慘的境遇,因此自暴自棄,乾脆充當美國的馬前卒,為好萊塢衝鋒陷陣?

二是去年十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才通過研議數年的「多元文化公約」,鼓勵各國以更細緻更有效的手段(包括補助各國視聽生產、流通與映演;也包括對外國視聽產品設定配額限制),協助本地的影視文化之產製。自己有作品,才能對外交流,而不是不成比例地,片面成為接受國。台灣政府整天聲稱,要重新加入國際社會,要符合世界潮流,何以悍然不顧教科文組織代表的全球趨勢,非得無條件緊抱美國大腿?人必自辱而後人侮之,政府的影視作為,不早就預見了我們的總統,近日所遭受的待遇?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2006/04/29]原住民真的發聲了嗎

【簡妙如】
  近日原住民電視台為慶祝週年台慶,舉辦「原住民菁英歌唱賽」卻引來抗議爭端。原因在於規定的指定歌曲中,包括「高山青」、「山地小姑娘」等多首歌曲,一再複製主流社會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原民團體大呼要求要唱「原住民自己的歌」。原民台的回應卻是「不同原住民族語的歌謠難以評分」、而這些流唱許久的歌曲「是否醜化原住民」則「見仁見智」。由主辦者如此的回應看來,這個比賽需被批判的刻板印象並不只是指定歌曲而已。
仔細看主辦單位的比賽目的,是要「藉以發掘更多擁有歌藝的優秀原住民」、「期盼發掘更多原住民歌唱與創作人才」。但一方面,該比賽所認定的「優秀原住民」,顯然只停留在擁有「好歌喉、好歌藝」的刻板印象(就是唱〈高山青〉與〈掌聲響起〉都會一樣棒的人才),粗暴地編派了他們所認定的原住民才藝特色。
  另一方面,指定歌曲與比賽評分方式,也是複製早期電視台時興辦歌唱比賽的標準流程(強調評分以「展現歌唱技藝」為主,再來就是「創意造型」與「台風」),毫無原住民音樂文化特色,也看不出在這種比賽及評分形式中,能發掘出什麼原住民音樂「創作」人才。指定歌曲中,既沒能展現原住民音樂文化特有的元素(比如以沒有詞意的ho-hai-yan虛詞,就能充分表達情感的傳統吟唱歌謠),顯然對當代原住民創作音樂的豐富性毫無所知。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