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對於蘋果日報裁員事件之聲明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對於蘋果日報裁員事件之聲明】

《蘋果日報》昨日(6/22)證實,因疫情導致營運虧損,將資遣約140名員工。對此,本會表達關切,並且有以下兩點呼籲:
一、《蘋果日報》資方應依法積極與工會進行協商,並且保障遭資遣員工的最大權益。

二、台灣數位廣告市場已形成由跨國網路平台如Facebook、Google寡占的局面,侵蝕了台灣新聞媒體產製原生內容所需的財務基礎。面對當前台灣新聞業困境,政府有責任提出相應政策,協助新聞業因應當前益趨嚴重的存續危機。

淡水女童遭刺案新聞媒體粉絲專頁觀測

觀測背景說明

上週四(6/11)在淡水發生高中生持刀刺傷小學學童的憾事。往類似社會事件的新聞報導,存在許多問題。因此我們依循前次「殺警案新聞報導及粉絲專頁貼文觀測」的操作方式,針對本次案件新聞媒體粉絲專頁「小編」貼文、轉載的報導及貼文附加的影片、圖文等內容進行觀測。

我們利用社群內容分析工具CrowdTangle,以「淡水, 女童, 高中生」這組關鍵字,針對6/12日上午11:30以前72小時,在我們設定的「台灣新聞媒體」粉絲專頁清單[1]中的貼文,進行檢索。總共蒐集到92篇貼文。去除符合前述檢索關鍵字,但與本次案件不相關的22篇貼文,共計有70篇貼文納入觀測。其中各家媒體粉專貼文的佔比,如圖1所示[2]

針對「黃氏兄弟」瑋瑋被迫出櫃相關報導之聲明

昨日(6/3)《鏡週刊》以〈百萬網紅約回家〉為題,藉由民眾爆料取得的對話紀錄,大篇幅報導Youtuber「黃氏兄弟」瑋瑋透過同志交友平台認識網友的過程。如此以報導強迫公眾人物「出櫃」的行為,引起輿論撻伐。我們認為《鏡週刊》的報導違背了新聞自由下,維護媒體採訪、報導自由,以增進公共利益的目的;內容加深對同志族群的污名與傷害,亦嚴重侵害個人隱私。對此我們有以下主張:

[更新最終錄取名單] 隊輔招募!逆食NEWS--2020媒體素養營

媒觀舉辦「逆食NEWS-2020媒觀媒體素養營」募集團隊成員囉!
我們需要關注且了解媒體與時事,能夠帶領學員們獨立思考、討論和團隊合作的成員!

即日起至2020年6月14日(日)止,視情況可能會提早截止。

 

[6/16更新] 入選第二階段名單

(按姓氏順序排列)

王○茜、江○惠、林○妤、洪○雯、胡○鈞、莊○捷、郭○宜、陳○均、劉○良、謝○玲

 

[6/19更新] 最終錄取名單

【逆食NEWS】媒觀2020媒體素養營開始報名!

媒體的發展與失控之下,風向從何而來、又是如何操作與影響公共議題的討論?如果不想毫無選擇地全數吞嚥,我們又該怎麼進行獨立思考呢?

今年的營隊,將以「疫情」與「殺警案」兩項議題為主,透過分析與討論的解構過程,培養學員對媒體內容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並透過媒體工作者的分享,探索對議題的觀點,並進行企劃與提案。

營隊開放全國公私立高中職學生(包含今年大一新生)報名參與,名額只有36位,額滿為止!

你覺得媒體都在帶風向嗎?你想學著從不同觀點討論議題嗎?今年夏天,和媒觀一起在媒體素養營練習獨立思考吧!

 

殺警案新聞報導及粉絲專頁貼文觀測(下)

前情提要(觀測報告上集)

觀測背景說明

鐵路警察李承翰遭刺致死案4/30判決出爐,被告依刑法第19條第1項規定,判決無罪。除了被害警察家屬以及嘉義地檢署對判決不滿,判決結果經媒體報導後,也引發社會熱議。甚至包含總統在內的各政治人物、官員及公眾人物也紛紛對此判決發表意見。包含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內的許多人,認為判決令人失望、無法接受;也有很多人義憤填膺的說法院判決不公,被告假借精神疾病「逃死」,對法院、被告甚至是參與精神鑑定的醫師一陣撻伐。

殺警案新聞報導及粉絲專頁貼文觀測(上)

觀測背景說明

鐵路警察李承翰遭刺致死案4/30判決出爐,被告依刑法第19條第1項規定,判決無罪。除了被害警察家屬以及嘉義地檢署對判決不滿,判決結果經媒體報導後,也引發社會熱議。甚至包含總統在內的各政治人物、官員及公眾人物也紛紛對此判決發表意見。包含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內的許多人,認為判決令人失望、無法接受;也有很多人義憤填膺的說法院判決不公,被告假借精神疾病「逃死」,對法院、被告甚至是參與精神鑑定的醫師一陣撻伐。

但就像很多重大的時事議題一樣,這波針對判決的反彈聲浪,媒體「帶風向」,對議題討論方向的設定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利用社群內容分析工具CrowdTangle,以「殺警」作為關鍵字,搜尋4/30 AM12:00到5/3 AM12:00間,在我們設定的台灣各家新聞媒體粉絲專頁[1],相關報導的粉絲專頁的貼文。總共收集到326則貼文,包含自家新聞報導轉載以及上傳Facebook粉絲專頁的新聞影片、圖文等形式。

閱聽人電視使用行為及滿意度調查報告

本次「閱聽人電視使用行為及滿意度調查」是媒觀首次就「收視行為」與「收視平台與頻道內容的滿意度」兩個面向,規劃的全國性調查。邀請世新大學新聞系胡光夏教授及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蕭蘋教授擔任外部專家,並由循證民調有限公司協助執行。

研究發現,對於台灣的電視節目類型,有61.1%的觀眾偏好收看新聞與氣象節目,為數最多。最多人偏好收看的外國節目類型則是電影(46.7%)。在台灣與外國節目的收視比重上,近六成(59.6%)民眾主要仍是收看台灣的電視節目。其中年長者,只看台灣節目的比率最高,佔60歲以上者的30.5%。在節目的滿意度上,有超過半數的民眾滿意台灣的電視節目(54.3%)。但相對只有2.2%的民眾不滿意外國節目,對台灣節目不滿意的比率,則將近三成(29.9%)。

另外,在多螢觀賞節目的時代,多數人仍會透過電視機收看節目(92.2%)。在收視平台上,透過有線電視收看節目的比率依舊最高(57.9%)。不過相對來說,近年興起的網路影音平台則獲得使用者最高的滿意度(86%)。研究結果也呈現,隨年齡愈高,透過傳統的「無線電視」、「有線電視」收看電視節目的比率愈高;年齡愈低,透過「網路影音平臺」收看節目的比率則愈高。

調查贊助單位:
中嘉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2019台灣新聞媒體可信度研究」研究報告

本次「2019台灣新聞媒體可信度研究」由許瓊文教授擔任外部專家協助執行。分別針對一般民眾與媒體工作者,進行新聞媒體可信度主觀認知與使用習慣的調查。在本次研究調查中,可信度評斷的標準,除了傳統的可信度測量,尚包括包含:議題價值、內容正確、立場中立的衡量。並以兩場焦點團體訪談新聞工作者瞭解當前新聞製播流程對可信度的影響。 本次研究成果,包含以下值得注意的幾個面向:

民眾方面:

  1. 最多人看的電視新聞為TVBS新聞、三立新聞、民視新聞、中天新聞、東森新聞。最常看這些電視新聞的受訪者亦認為這些電視新聞具議題價值、內容正確、及立場中立 (顯著大於中位數)。對自己認為較為可信的媒體,普遍給予高分,但是也會對部分媒體給予較高的期待,另如:TVBS是很多人的第一選擇,在指標評斷上卻較低,除了公視明顯高於其他媒體。
  2. 在最不願意收看的電視新聞方面,受訪者最無意願收看的電視新聞為中天新聞、三立新聞、及民視新聞 (此三台亦為受訪者最常收看的新聞台前五名)受訪者普遍認為這些新聞媒體可信度較低、議題價值較低、內容較不正確、及立場較不中立。
  3. 選擇第一與第二可信電視新聞頻道上有高度相關,且兩者頻道本身的藍綠屬性一致,而他們最不想看的頻道,也剛好與最常看的頻道的藍綠屬性不同。

新聞工作者方面: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