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媒體污名抹黑 台灣精障者處境雪上加霜

■苦勞報導2006/08/16

  由於北市男子在鬧區持刀殺人事件,在尚未確認男子病史前,媒體擅自使用「疑似精神病患」、「精神異常」、「疑似身心障礙」的形容詞,來描述男子的脫序行為,而且此男子也可能是因為長期酗酒、吸毒,造成精神狀況不穩定,並非「精神官能症」。精神官能症是屬於輕性神經病,例如強迫症、憂鬱症,此人是酒精中毒及藥源性精神病,屬於重性精神病、器質性精神病,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滕西華表示,如果確定是重性精神病,警方或相關單位早該強制他接受勒戒治療,這樣的悲劇就可以減少許多。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表示,由此事件,可看出媒體一方面污名化精障者,另一方面簡化精障者的類型。媒體把精障者等同於危險、暴力、不定時炸彈,讓民眾以為精障者就只有這種類型,對精障者產生錯誤認知,恐懼、害怕、厭惡他們,甚至反對精神醫療和社區結合,不願意精障者進入社區,拒他們於千里之外,張貼媒體對精障者的污名化報導在精神醫療的安養院外,作為他們抗議的最佳佐證與理由。

[立報]原民會聲明不介入台長人事

【記者舞賽台北報導】

針對立委孔文吉於「對原住民電視台台長人選爭議之聲明」記者會中,質疑原民會不應有口袋人選,原民會表示,原民會在台長遴選程序中保持中立,沒有推薦人選及參與甄試。

行政院原民會表示,原住民電視台成立以來,原民會秉持公平公正立場,依政府採購法規定辦理公開招標遴選優勝廠商,並尊重得標廠商經營原住民電視台的組織架構及人員安排,對原民台歷任台長人選及內部人事均未指定與過問,並非如孔文吉委員所言流於政治酬庸,況且,就原民台各項人事、經費、制度、節目甄審及節目審議委員會委員之組成,該會亦均訂有一完整規範,以公開、透明方式辦理督導原民台的各項業務。

原民會進一步表示,該會主任委員絕無介入及干預原民台之內部作業,完全尊重媒體專業,客觀中立,善盡督導責任,更沒有有所謂的不當發言。 為了保障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及傳播媒體近用權,原民會積極推動「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設置條例草案」,期待原民台儘速回歸於基金會下正常運作,以確實維持原住民族主體性。

[立報]立委孔文吉籲重選原民台長

【記者舞賽台北報導】原住民立委孔文吉昨天召開記者會表示,原住民族電視台是台灣原住民族爭取解釋及發聲的重要工具,原民台台長有象徵意義,他提出六項聲明,堅決反對原民台長由非原住民籍人士出任,並呼籲公視基金董事會尊重原住民族,重新遴選台長人選。
公共電視董事會在8月7日通過第二階段遴選,選出非原住民的虞戡平擔任未來公廣原民台台長,具有傳播學博士學位的孔文吉昨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表示強烈反對。

孔文吉表示,台灣媒體百家爭鳴,專為服務原住民而成立的電視台只有原民台一家,原民台對原住民族群來說,具有高度象徵意義,但台長卻由非原住民的虞戡平出任,嚴重傷害原住民情感,「難道原住民真的沒有媒體人才了嗎?」此外,他也質疑公視董事會成立台長遴選委員會,最後決定權卻在董事會,明顯「擴權」,且是「另一種文化帝國主義與菁英階級的老大心態」。

他舉例說,加拿大在1999年9月成立加拿大原住民電視台(APTN),理事主席Catherine Martin是Mi'kmaw族,執行長Jean LaRose是來自魁北克Odanak族,都是原住民籍,顯示原住民可以自己擁有決策與主導經營媒體,而台長一職因具重要代表性與象徵性意義,因此台長應由原住民擔任,才合乎原住民媒體的定義。

[立報]公視媒體茶敘 說明台長身分爭議

【記者舞賽台北報導】針對連日來原民台台長族群身分的爭議,以及立委、原民會要求重新連選台長的要求,公共電視董事會昨由董事孫大川代表公開對外說明。他表示,目前原民台長身分問題已然掩蓋了未來原民台發展的議題,這對原住民社會發展無益。
公共電視董事會董事孫大川、總經理胡元輝及公廣集團原民台準台長虞戡平,昨天在台北市國聯飯店共同主持公視媒體茶敘。

孫大川在回應媒體提問時表示,他私心是渴望原民台台長是原住民擔任,但是現實情況是「很難」。他指出,公共電視自82年起開始培訓原住民記者,但是都僅止於技術的訓練,至於營運一個電視台,至今實在沒有專才。

孫大川表示,公視於原民台台長的遴選是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經過遴選委員會議選出3個候選人,送董事會做最後評選,董事會考量候選人各方面條件,最後選出虞戡平。

瘋狂媒體與無辜病患

又見「疑似精神病患發作而造成死傷」的報導。在事件發生不久,部份社運工作者已經在第一時間注意到媒體對於精神病患的負面報導問題,並且在網路提出針砭,然而隔日各大報紙仍多以類似手法製造新聞。這種污名的報導方式帶來的效應很快就得到驗證,在16日的中時民意論壇就有民眾以「當心,流彈殃及路人」為題作文,雖然反省的是警察執行的的方式,但文中「瘋漢」、「迷亂」等字眼,流露對精神障礙者的負面觀感。姑且不論部份具暴力傾向精神障礙者造成的傷害輕重之差異,由於這些事件本身乃起因於疾病(有些甚且尚未得到確切診斷,而媒體卻也妄下定論),因此這些報導皆涉及病者的人權問題,不但不應當作一般社會新聞處理,更必須從醫療、媒體與社會政策等多角視野來進行討論,謀求社會安全與病患的康復。

在台灣,反省報導精神障礙者的行動才剛剛起步,然而也在今年初達到高峰。年初針對台北市氣爆案及台南市流彈誤殺少女案的相關新聞,部份媒體的報導方式引發爭議。有網友著手蒐集相關報導病提出批判,最後經網友部落格串連,並引起相關團體重視。康復之友聯盟、智障者家長總會及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與數十位精障者家屬,也因此前往報社大樓抗議,然而只得到虛應了事。

王建民給台灣媒體的公開信

Aug. 15, 2006 2006年8 月15日

Open Letter from Chien-Ming Wang to the Taiwan Media
王建民給台灣媒體的公開信

2006/8/16「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關於「男子持剪刀攻擊路人的事件」 聲明稿

8月15日上午,台北市街頭發生男子持剪刀攻擊路人的事件,造成一死四傷的慘劇,媒觀在此對傷者及死者家屬表達哀悼之意。然而,包括聯合晚報在內的部份媒體報導的表現卻再次荒腔走板,包括平面與電子媒體對此事件的報導依舊充斥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污名化字眼與對病因與犯行的不當連結,不但刻意將複雜的事件發生因素化約,更在案情尚未釐清之前便自行審判;本會對部份媒體的此種作法表示高度遺憾。

包括東森新聞台、三立新聞台、以及民視新聞台在內的電子媒體在報導此次事件時皆屢屢使用「疑似精神病患」、「疑似精神不穩」、「患有精神疾病」等字眼,未經法院判決前,妄下結論或推測將社會事件發生原因歸究於當事人之疾病或其身心障礙。同時更以負面、歧視性文字直接將該名持剪刀男子形容為「剪刀魔」(三立)、「瘋漢」(東森)。此種報導手法早已違反四月時明確訂立的《衛星電視公會新聞自律執行綱要》。

面對部份媒體對精神疾病的偏差報導,NCC在今年四月時也曾表示會推動業者自律,同時透過明定罰則與嚴格執法加強他律,《衛星電視公會》也將自訂的《自律公約》送交NCC;然而四個月過去了,這次事件讓我們看見部份媒體的偏誤報導依舊,因此「媒觀」強烈要求NCC儘速處理媒體侵犯人權問題,並對病友、病友家屬,以及社會大眾提出說明,以免辜負社會期待。

[本文轉貼自苦勞網]男子連續傷人事件 媒體再度污名化精障者

 今天早上,台北街頭發生一名男子以利剪連續刺傷無辜路人,造成一死四傷的悲劇。部分媒體紛紛又以精神障礙者、瘋漢等等描述來形容這名男子。在今年2月,曾經參與「抗議媒體報導 歧視精神病患」活動的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重砲抨擊:「許多媒體不斷背叛自律承諾的行徑,比起說謊的政客有過之而無不及 。」

  由於各大媒體長期大篇幅渲染社會暴力案件與身心障礙者之間的關係,造成精神障礙者及其家屬,除了要忍受病苦之外,還得面對社會及社區的異樣眼光及歧視。在忍無可忍下,今年2月,康復之友聯盟、智障者家長總會及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及數十位精障者家屬,曾經前往污名化精神障礙者最嚴重的聯合報抗議,並舉辦公聽會,希望媒體自律。

  康盟秘書長滕西華指出,媒體除了使用偏頗的名詞,不當的新聞連結也會造成病患極大的困擾。例如「瘋子在社區閒晃、亂走」等字句,容易造成閱聽眾以為精障者都會在外遊蕩的錯誤認知。此外,只要與精障者相關的新聞,大都將之描述成加害者、亂源,完全無視於精障者的弱勢地位與匱乏資源。

  管中祥表示,媒體在還沒確認男子的病史,就直接推定為精神病患者,另外,根據國外醫學研究,精障者的暴力傾向比一般人還輕微,媒體將精障者及暴力直接連結在一起,是不負責任的。

關掉新聞台心更寬

昨日(2006/08/15)李明璁教授〈 [url=http://www.wretch.cc/blog/portnoy1211article_id=5698492]一切從不看開始[/url]〉一文,說出了許多人對新聞台的感受,「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今年二月重啟民眾申訴機制以來,「新聞台」是眾民投訴的最大宗,申訴的理由不外是製造對立、侵犯人權、內容腥煽、查證不實,顯然,社會對新聞台的不滿已到極點。
李教授的不僅對新聞台有諸多批評,更建議民眾將不滿與憤怒轉化為積極的公民力量,透過「拒看」新聞台及遊說鄰舍和店家的行動改善媒體。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民眾除向本會投訴,也會採取各類的抗議行動,二○○四年開始,苗栗社區大學就與「媒改社」、「媒觀會」發起全國性的關機運動,三年來,不僅響應者越來越多,參與的團體更擴展到二一五個。

「關機」對許多人而言並不容易,但也許\\可以透過不看新聞台的機會重新檢視電視和我們的關係。例如,我們是不是曾經拜訪親友,卻一堆人雙眼盯著發光的電視,話也沒說上幾句?會不會一家人圍在電視前,彼此卻靜默不語?有沒有因為過度迷戀電視,而讓自己更加忙碌?會不會在看完新聞主播的賣力演出後,腦筋仍是一片空白?是不是曾因為電視新聞錯誤及不實資訊,親友們爭得面紅耳赤?會不會看完新聞台之後心情更為煩躁?社會對立更形加深?

誰來主掌新聞台

台灣公廣集團選出了非原住民的原住民族電視台台,消息傳出,原住民社會一片嘩然,直指原民台台長應具有原住民身分,而不是漢人。公廣集團與原民台媒合的第一步,立即面對原住民社會的反彈,在公廣集團逐步建立的關鍵時刻,不僅為媒體公共化的理想埋下了爭議,更讓長期以來公視重視弱勢族群聲音的努力及形象受到質疑。   公視董事會之所以會選出非原住民台長,主要是肇因於遴選辦法的設計。首先,根據「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原住民族電視台台長遴選辦法」規定,台長遴選委員會由公視董事會代表、諮議委員會代表、族群事務或媒體專業人士等九名共同組成。接著,遴選委員會與候選人進行面談,並召開遴選會議,產生二至三名決選名單,再推薦予董事會,最後公視基金會董事會選出新任台長。

  事實上,由遴選委員會共同選出的三位候選人中有兩位為原住民,但公視董事會最後卻通過非原住民候選人,對於公視董事會這項決定,原住民社會已表達不同意見。顯然的,公視董事會的決定並無法獲得原住民社群的普遍同意。

  原住民社會對公廣原住民族電視台期待甚高,同時也有人認為原住民身分是彰顯原住民主體性的重要表徵,因此在人事的考量上,公視應充分尊重原住民社會意見,透過各種機制,由原住民展現自主與自治的能力,創建屬於原住民自己的電視台。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