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06年第二季優質節目評鑑」製作單位感言--范婷(大愛衛星電視台「大愛小主播」製作人)

『大愛小主播』是一個針對國小四到六年級學齡兒童所製作的兒童新聞節目。節目自開播以來,每天固定播出和兒童生活相關的「世界新聞」和「國內新聞」,除了提供新知識,更希望讓孩子們更瞭解自己的生活世界與文化。 此外,我們也邀請小朋友擔任小記者,進行外景採訪,讓孩子們將採訪時的親身感受和大家分享。一次又一次的外景採訪中,我們鼓勵小記者勇敢嘗試,也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採訪過程中孩子們開始進入大人的世界,而相對的,被採訪的大人也能敞開心胸,換個角度和心情來理解孩子!『大愛小主播』期待能提供溝通互動的平台,讓孩子們發聲,讓大人了解孩子!

「2006年第二季優質節目評鑑」製作單位感言--白美洪(公視「少年哈週刊」製作人)

今年四歲多的『少年哈週刊』,是公共電視自製的「新聞導讀」節目,也是全國唯一針對10-14歲青少年設計的新聞性節目。可是内容呈現卻是完全跳脫新聞給人的「刻板印象」--生硬嚴肅!『少年哈週刊』改用家庭情境喜劇配合動畫,及青少年出外景親身體驗等多元方式,把新聞變得相當活潑有趣且生活化!
許多專業報告都指出,近年來青少年的憂鬱指數持續攀高,困擾的三大軸心問題包含兩性關係、人際關係、課業問題,因此節目內容在設計上,就必須巧妙地結合「新聞」與「青少年議題」,比方「顏清標取媳新聞」,除了要幫青少年換個角度看新聞,破解該新聞所可能導致之「未成年結婚生子」美麗假象,也必須同時剖析「未成年生子」所衍生之問題。本節目最大的特色,就是不說教,改以青少年親身體驗方式透視問題,比方要讓青少年了解「未成年生子」之後續難題,節目就是由國中生出外景擔任baby保母,讓青少年「體驗小小媽咪小小爸比」的一天,以「reality show」來呈現,實際記錄青少年的心得。每每拍攝完一個主題,同時也創造一個「青少年記錄片」,這對當代青少年文化而言,也創造了一種新聞記錄觀點。

不過製作這樣的節目也有很大的挑戰,最大的難度在於,製作團隊的人力與經費相當有限,卻又必須在一周內立即深入了解一個新聞議題,並且對青少年做問卷調查,歸納出新聞和青少年的關係,創造青少年所期待獲得解決的面向。

「2006年第二季優質節目評鑑」製作單位感言--王欣儀(精彩製作「住左邊住右邊」)

從公視到三立,從第一季到第三季,從幸福社區到幸福小套房,我們一直堅持的主題,是家庭的、是貼近生活的,說穿了,其實就是台灣社會結構的縮影。

為人父母,自然會面對到孩子長大成人、青春期、性教育的問題。有感於台灣的父母甚至整個學校教育風氣,對於「性」這件事總是難以啟齒,「潤潤的性教育」,只是將我們所有為人父母都會遇到的狀況,用最自然真實,卻又帶點幽默的方式,反映出大家的態度。希望透過我們搏君一笑的演出,可以讓大家更正面的面對孩子們的成長問題。

送給大家,我們的編後語。
「當孩子第一次月經來,或是第一次發生夢遺,全家好好出去吃一頓,慶祝吾家有女(子)初長成,老外的這個點子還真的不壞。」

住左邊住右邊的最新一季『全民拚幸福』,也即將於五月一日在三立都會台晚間八點推出,住左邊住右邊,祝大家都幸福!

「2006年第二季優質節目評鑑」製作單位感言--劉志文感言(東森幼幼童話故事箱製作人)

製作幼兒節目絕非外人想像之單純愉悅,因為幼兒節目負擔了更多的社會教育責任,偏偏目標觀眾群-學齡前幼兒-是最欠缺耐性的閱聽人,因此幼兒節目的製作與設計更需要加倍的耐心。

『童話故事箱』提供小朋友每日一則童話故事,以手繪紙偶演出,單機拍攝的形式表現。節目並不具高度原創性,但提供了幼兒收視群最基本的想像樂園。製作過程中必須注意,故事的改寫必須具戲劇效果與教育意義,拍攝手法必須充滿吸引力使幼兒觀眾能專注閱聽;儘管形式單純,但幕後製作流程之繁複嚴謹,絕不輸任何真人演出的戲劇或綜藝節目。工作人員也必須自我再教育,將心境回歸幼兒的思想脈絡,才能創造出真正吸引幼兒觀眾的節目。一言以蔽之,任何節目皆需耗盡用心才能創造真正的品質。

「2006年第二季優質節目評鑑」評審意見--葉大華(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

製作優質的兒少節目是媒體的責任也是義務,因為兒童青少年是受電視影響最深的族群,就媒體市場為顧客導向的今日,更沒有理由不去正視六百萬兒童青少年的閱聽與傳播權益。因此如何提供兒童與青少年多元而健康的世界觀、刺激她/他們有理解與思考的能力,進而參與在節目的製作,反映其主體觀點,是製作優質兒少節目在寓教於樂的主流價值下,更要去嚴肅面對的議題。就此次參與優質兒少節目之評選,雖然看見媒體對於兒少節目在量與質上的重視度,並未見顯著之提昇,但仍值得肯定的是,有些”長青”兒少節目繼續堅守崗位努力持續下去,也有一些新型態的節目結合本土歷史及人文題材,運用不同表現手法相當引人入勝,也看到了有些節目,正努力往呈現兒童少年主體觀點的方式進行製作,這些都是獲得推薦的原因。但也看到在節目的創意、多元性與反映兒少觀點上仍嫌不足。

隨著國內兒少專屬頻道漸獲重視,國內自製兒少節目品質應當有更積極的措施作為與思考。以所送審的節目來看,離理想的製播比例與品質仍有一段路要走,盼望獲推薦的團隊可以繼續努力,投注創意與多元觀點活化兒少節目,未獲推薦的團隊也不氣餒,努力往優質節目品質改進。希望有一天所有的節目是全家都可以收看的優質兒少節目。

「2006年第二季優質節目評鑑」評審意見--林麗雲(輔仁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首先,筆者十分肯定本次的評審活動。媒體觀察基金會把獎勵的對象訂為自製兒童節目,主要的目標在於鼓勵本地電視業者能投入人力、資源與時間在製作兒童節目上。筆者認為,這項改變的意義重大。主要的理由有二。第一,我們將有較多符合在地兒童觀點與生活經驗的節目。第二,我們將較能累積製作兒童節目的經驗、資源與人力等。因此,筆者肯定這次的評審活動。個人也欣然見到在地的業者踴躍報名,推出自製的兒童節目。期待未來有更多業者能投入製作,這將是兒童之幸,社會之福。

然而,在評審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到:在大部份送審的兒童節目中存在著一個問題。那便是,在本地的兒童節目中,是由上而下的教導方式;節目中,大人是主角,是教導者;相對地,兒童的角色不見了,或者只是被動的模仿者,被大人所引導。然而,在教育的過程中,兒童應是主體,是主動的探索者,從生活經驗中發現問題,並學會如何解決問題。同時,根據聯合國人權法案與兒童權利法案的精神,兒童傳播人權的內涵,即包括了「兒童近用媒體的權利」;也就是說,兒童應有權利近用媒體,參與媒體內容的產製,表現自我生活經驗、語言、文化。

廣播節目本週主題:台灣優質兒少節目在哪裡???

主持人:管中祥、洪貞玲、萱萱

內容報報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最新一季的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推薦結果於四月四日兒童節出爐,本季共有35個節目獲得推薦,其中公共電視「別小看我」、「蝙蝠Amigo」、「少年哈週刊」、「古典魔力客」獲得最高星等五顆星推薦。大愛電視台「大愛小主播」、三立電視台「住左邊住右邊」、人間衛視「小沙彌歡喜看人間」等獲得四顆半星推薦。東森幼幼台「童話故事箱」、GOODTV好消息電視台「彩虹星球」等獲得四顆星推薦。評審認為這些節目製作用心,並且能以創新、生動的方式呈現,兼具娛樂性與教育性。但是就整體而言,評審多認為目前國內針對兒童、青少年規劃的節目,仍舊缺乏兒童與青少年觀點,較多呈現由上而下的啟發式教導觀念,評審期盼節目製作能有更多兒童與青少年參與,兒少應該是主動的探索者,而非總是被動等待開導的個體。因此,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將邀請您一同檢視這些榜上有名的台灣優質節目的現況。

九十五年度第二季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推薦結果出爐

[size=small]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最新一季的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推薦結果於四月四日兒童節出爐,本季共有35個節目獲得推薦,其中公共電視「別小看我」、「蝙蝠Amigo」、「少年哈週刊」、「古典魔力客」獲得最高星等五顆星推薦。大愛電視台「大愛小主播」、三立電視台「住左邊住右邊」、人間衛視「小沙彌歡喜看人間」等獲得四顆半星推薦。東森幼幼台「童話故事箱」、GOODTV好消息電視台「彩虹星球」等獲得四顆星推薦。評審認為這些節目製作用心,並且能以創新、生動的方式呈現,兼具娛樂性與教育性。[/size][size=small]爲鼓勵電視台製播適合兒童及青少年收視之電視節目,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自91年起開始每季舉辦「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推薦」活動,歷年來累積推薦了數百個對兒童與青少年發展具有正向助益的節目。自本年度起,我們將參與推薦節目的資格限定在國人自製節目,一方面力求創新與多樣性,並貼近本地生活情境;另一方面也藉此活動探討國人自製兒童、青少年節目的特色與困境,鼓勵以在地文化、觀點、故事、資源、人力等完成的優秀作品。

立報�破報拿磚自砸?

以關心弱勢為號召的世新大學下屬報紙立報與破報,先前刊載了該報主筆趙萬來一篇對同性戀充滿歧視與偏見的文章。文章刊出後,讓許多關心弱勢與媒體素質的朋友傻眼,在網路上也引起了諸多劣評。

雖然該報的讀者群私下跟報社反應過此事,但未見任何回應,目前只看到破報在其後刊載一篇反駁趙文的文章。或許他們編輯認為,如此便是合理公平的作法了吧。也有人以為,媒體在民意論壇上的立場,是基於提供大家言論自由、多元意見發聲的空間,產生對話,進而從中討論出真理。所以立報跟破報只要刊載不同意見的文章就夠了。其實這種論調不僅混淆了一般批評政策(批評當權者)跟批判弱勢族群(批評權力低位者)的範疇不同,對言論自由更是一大誤解,與多元文化中的多元精神背道而馳。

筆者以為,不論世新傳播學院或立報,現今一般世道應該都認同尊重多元文化的價值觀,而要論尊重多元跟言論自由的關係如何,不妨先看一下多元的定義:

「多元,在社會科學中,指不同種族、民族、宗教或社會群體在一個共同文明體或共同社會的框架下,持續並自主地參與及發展自有傳統文化或利益。在多元社會中,不同族群相互間展示尊重與容納,從而使他們可以安樂共存、相互間沒有衝突或同化。許多人認為多元是現代社會的最重要特徵之一,也是科學、社會、經濟等發展的關鍵性推動力量。(wiki)」

台灣記協誠徵兩名會務人員

求才條件如下:
(一) 秘書長
A、 認同記協宗旨
B、 了解媒體生態
C、 具NGO團體工作經驗佳

(二) 執行秘書
A、 認同記協宗旨
B、 具簡單會計能力
C、 對行政工作及辦活動有興趣
D、 具NGO團體工作經驗佳
E、傳播科系優

 若您個人有意願或有適當人選可以推薦,麻煩請將「履歷」及「簡單自傳」
mail至journaly@ms10.hinet.net記協信箱
或電:02-23410044;02-23419944
或寄至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9樓「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收

請大家大力幫忙!

祝:好

記協辦公室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